第317章 藏南现状,西藏局势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17世纪初,孟加拉地区庞措林宗、库奇比哈尔、谢尔布尔、吉绍尔甘杰、派罗布巴扎尔、库米拉、诺阿卡利一线以东地区由阿萨姆王国控制,以西地区由印度莫卧儿帝国占据。
底马撒王国占据那加丘陵部分地区,若开王朝占据吉大港、若开海岸等沿海地区。
达夫拉、坎腾那加等山地民族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巴特开山、那加丘陵、钦岭等地区。
底马撒王国以及达夫拉、坎腾那加等山地民族实力有限,可快速征服。阿萨姆王国与印度莫卧儿帝国进行着长期的混战,实力不足为虑。
以西南军区的实力,沿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向下,征服蒂斯塔河、恒河三角洲贾木纳河以东地区,占领西里古里、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地区不是问题。
蒂斯塔河位于孟加拉国西北部,源于喜马拉雅山干城章嘉峰的泽母冰川,流经锡金、印度,进入孟加拉后于奇尔马里附近汇入贾木纳河,长约400公里。
西里古里是印度平原东北边的古城,属于西孟加拉邦,从西里古里可到尼泊尔、锡金、不丹。
西里古里处于印度锡金邦与孟加拉国之间的宽约仅20公里的狭长地带,被称为西里古里走廊。
西里古里走廊是印度连接其东部的陆上通道,是印度的咽喉要地、交通要道,犹如中国的河西走廊或辽西走廊。
但若是灭了底马撒王国、阿萨姆王国,大明与印度莫卧儿帝国接壤,一点战略缓冲地带都没有。两个庞然大物一旦发生冲突,问题就大了。
21世纪,中国和印度拥有2000公里边境线,但一直未正式划界。传统习惯线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邻接阿萨姆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因为边境争议,经常发生冲突。
大明还需要战略发展时间,不能被印度莫卧儿王朝拖累,必须慎重、慎重,再慎重。
西藏最南部的亚东县距离日喀则约300公里,距离拉萨约500公里,距离达卡约600公里,让西藏成为沿海省份,这个诱惑又实在是太大了。
西藏地区在元明时期先后建立了萨迦、帕竹、阿里王国、藏巴王朝、甘丹颇章等地方政权,管辖地域大小不等,但仅限于西藏地区。
明朝始终遵行政教分离原则,利用藏传佛教在藏区的深远影响,大力封授各派宗教首领和人士,推行僧纲制度。
通过宗教加强朝廷对藏区的影响,改变了元朝将西藏的宗教和政治权力集于一人、一家、一派的局面,保证了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近300年的政治稳定和联系畅通。
明朝对西藏僧俗首领采取定期、定员、定道、定制的进京朝贡模式。规定乌思藏贡使必须由拉萨、昌都、巴塘、理塘、雅州、邛州、成都的路线入贡。
西藏僧俗进京朝贡直到崇祯3年,历时200余年。元朝扶持的萨迦政权势力逐渐衰微,噶举派基本掌握西藏的政治大权。
嘉靖45年,辛厦巴建立藏巴王朝,定都日喀则。藏巴王朝是西藏历史上最后一个世俗贵族的统治政权。辛厦巴与噶举派联合,执行仇视格鲁派的政策。
万历46年,辛厦巴的第四任继承者彭措南嘉打败格鲁派势力组成的联军,攻占拉萨,统治全西藏,占领色拉寺和哲蚌寺。取缔达赖和班禅的封号,格鲁派僧侣被迫逃亡北方。
崇祯7年,格鲁派三个首领摄政者索南群培、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却吉坚赞、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受到藏巴王朝、西藏本教白利土司屯月多吉、青海却图汗等势力的威胁,共同请求敬奉格鲁派的固始汗出兵援救。
固始汗本名图鲁拜琥,生于万历10年。固始汗视之为摆脱困境的最佳时机,率军攻占青海、康巴藏区,灭却图汗、白利土司等部落。
崇祯15年,攻占藏巴王朝首都日喀则,杀死最后一代国王噶玛丹均,藏巴王朝灭亡。
格鲁派在固始汗的支持下取得了巨大胜利,在宗教势力上、经济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掌握西藏地方政权,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
固始汗对满清保持名义上的臣服,青藏高原名义上纳入满清版图。
固始汗将大部分区域的行政权力交给摄政者索南群培和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部分区域交给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却吉坚赞,使得摄政者索南群培和五世达赖确立了在藏区的领袖地位。
1645年,固始汗赠给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却吉坚赞班禅博克多称号,确立了班禅活佛转世系统,成为西藏政治、宗教史上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固始汗改变了西藏的诸教派地位关系,重建布达拉宫、扩建大昭寺,独尊格鲁派,对此后的青藏高原历史影响深远。
明末时期,藏传佛教经过发展和传承,主要分成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五大教派。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一个派别,由于该教派僧人只戴红色僧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