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六道轮回,佛道生死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憨山德清禅师自从被邀请担任天骄市中华佛教寺庙的主持后,在朱由校的宏伟蓝图下,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精神。m.chuangshige.com
人生有目标,真的是催人奋进,让人有力量啊。
怪不得现代很多老人一退休,突然就变老了,精神的力量真是玄幻。
藕益智旭拜入憨山德清禅师门下,对于佛学的理解更是突飞猛进。
憨山德清禅师按照朱由校的战略,将中华佛教改组整合、发展建设的具体方案进行了汇报。
朱由校对此很是满意,具体的事情,朱由校也不便过多指手画脚,毕竟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结果会更好。
“老禅师,朕请教一个问题,您对死亡是如何看待的?”
会谈将近尾声,朱由校随意的问道。
朱由校最近自从见了182岁的卫真定老真人,又听说了张三丰活了快400岁还在世,想到自己天启七年的宿命,最近老是惦记着此事。
皇帝宝座、后宫佳丽,人生如此美好,再过三四年就没了,换做任何人都不淡定啊。
“皇上,《大佛顶首楞严经》云:始终相成,生灭相继,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
“生之极为死,死之极为生。因生而知其死,因死而知其生。本就是为一,相生亦相死。一念知生死,通晓知阴阳。”
“生即生,死即死,生亦死,死亦生,皆为一,亦非同,何为生,亦何为死,非吾之晓,亦非众生之晓。”
“人生百载,由生到死,是为生死。万物朝夕,亦为生死。大千寰宇,皆有生死,皆入轮回,皆在阴阳之中。”
……
一番探讨,朱由校了解了得道高僧对生死的认知。
生与死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生死观。
佛教对生死的看法主要体现在其生死轮回的理论上。
佛教世界的一切众生,在生死轮回之间,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
所谓六道轮回,是按照生前因果而被进入不同的道。
六道分为三善道跟三恶道。三善道:天神道、人间道、修罗道;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佛教中的生死轮回理论认为,死亡是此期生命形式的消失,但生命并不会因此终止,而是进入下一期的生命形式。
每一期生命的结束都是下一期生命的开始,这样在六道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形成轮回。
佛教认为“生死”是众生因“无明”而产生的妄见或幻象,终极目标是达到“涅槃”,即超越生死。
佛教所谓的鬼,就是前世造作恶业而趣往饿鬼道和地狱道尝受苦果的众生。其实都是多苦多难的有情众生,在六道轮回之中,随业所牵,尝受恶果。
地狱道的众生是六道中痛苦最大的一道。
一般的民间传统的认知中,都以为人死后,若生前做了坏事,死后就会下地狱,尤其穷凶恶极的人更会下十八层地狱。
佛教认为人与鬼之间并非天生敌对,而是有着深层次的联系。人在生前所做的善恶业力会影响其投生为鬼或其他道的众生。
佛教经典中提到,人死后的中阴身阶段,如果亲人为其做超度诵经等功德回向,可以帮助其转生善道。
此外,佛教强调人不必害怕鬼,因为鬼的能量大多不如人。
鬼在阴曹地府,却要依靠人生活;孤魂野鬼,都想有人烧冥钱给他们使用;地狱中的众生,都在等待人的超度。
鬼不可怕,更不用怕。
人对鬼的恐惧更多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
……
道教不畏惧死亡,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回归本源的一种自然过程,是一种静和无的状态。
道教通过修炼和服食丹药等方法追求长生不老。许多人在实践中因服食丹药中毒,因此发明了“尸解”观念。
道教的尸解仙,必须先经历死亡这一步,然后才有成仙的第二步。
人死而成仙,成仙而不死。因此,死亡也就不是那么令人恐惧的事情了。
道教的死亡观即是死而复生且从此成仙。因此,这种死是值得的,是美好的,是让人向往的。
《庄子》外篇《知北游》云:“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
道教认为鬼是精神和形体的结合体,人死后三魂升天,七魄入地,唯留人生前寄居身体内的三尸变化生前人形象,称之谓鬼。
道教典籍对鬼的解释包括三种含义:精神现象、灵异现象和玄幻现象。既包含了超自然的现象,也涉及了人死后灵魂的归宿问题。
道教认为鬼具有阴气性和附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