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什么是学问?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你们想听我瞎说,那我就陪你们唠唠嗑。”陈文轩想了一下点了点头。
“不过近日我们也不能说是开堂授课,只能说是共同探讨。不问学问之事,只为讨论当下之时事。”
对于他这个说法,这些学子们也是一丁点都不介意。毕竟陈文轩的名声太响亮,现在更是伯爵的爵位。
而且对于吴志远他们这五个来讲,每一次跟陈文轩探讨这些事情,都会让他们对于这个天下有一个新的看法。
“都随意的坐吧,本来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有很多人也都参与了流民的安置,你们可以说说你们自己的切身感受。”坐下后陈文轩开口了。
“先生,学生以为流民安置颇为不易。不仅会耗费大笔的钱财,更会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吴志远率先开口。
“而且若不是先生出手,长安城之内,恐怕无人能把流民安置的这么好。即便是有很多的钱,也做不成这个事。”
“你啊,就是在给我戴高帽子。”陈文轩乐了。
“那么问题也就出现了,我个人之能力有限。若不然,我就能够把长安城所有流民都给安置好。接下来该如何做呢?”
听着他的提问,这些学子们面面相觑。
这个问题有些大,可并不是普通的探讨。尤其是那些新近过来的学子们,更是想不到陈文轩往日里谈论的问题,都这么的有高度。
“大家畅所欲言就好,本来就是闲扯。”陈文轩说道。
“先生,学生以为,安置流民之根本,并不在这些流民本身。”
稍稍沉默了一会儿后,沈春明开口了。
“学生家母有疾在身,幸得先生和青草堂出手相救。若不然……,学生现在恐怕也会居无定所,成了那流民一员。”
“无人想当流民,谁也不想舍下家业远奔他乡。学生也曾与一些人问过,他们或遭不公、或遭天灾,这才成了流民。”
“一路逃难至长安城,死伤者约在三成左右。在长安城乞讨度日,又有将近两成多的人没有熬过头一年。”
“实际上,现如今长安城的流民看起来很多,是历年会聚于此。很多同批前来的流民,其实十不存一。”
他的话,听得大家都沉默下来,即便是夏诗竹和程蝶衣也是眉头紧皱。
她们也只知道流民生存不易,可是没想到竟然会这么惨。十不存一啊,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陈文轩则是赞许的看了沈春明一眼,这小子是个可造之才。因为看待问题的方法,就是不能只流于表面,而是要看向本质。
沈春明没有直接说出来,可是这个潜台词,也是指向了那些当政者和朝廷。
因为若是没有王有福这个县令,便不会有他的今日。甚至于都可以说,若是当地县令都能够真正勤政爱民,长安城的流民也不会这么多。
“很多人,还是很拘谨啊。那么我再有一问,何为学问。”陈文轩又开口了。
“看你们的表情也知道了,你们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何为学问?那还不是简单得很,咱们读书人,皆是有学问的。”
“因为咱们认识字儿,能写诗作对,还能够写出来花团锦簇的文章。这便是学问,是不是好多人都这么想?”
听着他的话,有一些学子下意识的点了点头。旋即又反应过来,他既然这么说,这个事可能就有些不对了。
“你们想的也没有错,在早前,我也是这么想的。”陈文轩笑着说道。
“其实学问这个问题是很大的,然后也会引申出一个新的问题,我们为何而读书。学堂前面有碑,是为我大夏之崛起而读书。”
“可是我觉得在这份大的目标之外,还应该有一个我们的小目标,那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
“还别害羞,这是实实在在的。我家道中落之前,我心中的想法就是将来入朝为官,为天下百姓做贡献。因为我家境好啊,不愁吃穿。”
“家道中落之后,我读书想着的就是赶紧高中。那样我就能过好日子了,我也不用遭受二房的压迫了。”
“而现如今呢?相较于你们而言,我也算是功成名就了吧?可是我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研究书上的那些文章,因为有一大帮人在跟着我生活,我得为他们的生计去着想。”
“先生,如您所言,所谓的学问,其实便是涵盖了世间很多事?”赵丹生若有所思的问道。
其余的学子们也是好奇的看过来,这样的言论他们以前可从来都不曾听过。
“正是如此,何为学问?世间之事皆是学问。人可以分上一些等级,比如说士农工商,还有一些贱籍。可是他们所研究的,或者说为了讨生活所做的事,就不是学问了吗?”陈文轩笑着说道。
“为官,有为官的学问。欺下媚上是一种、唯唯诺诺是一种、力排众难,这又是一种。当官啊,其实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