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鉴宝(下)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当然了,主观的东西,并不一定的错的,只能说是有局限的。我们考古也好,鉴定宝物也罢,必须以发展的思维看待问题,千万不要被目前局限的条条框框限制,认定目前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就一定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就比如这位郑先生说,这块玉璧所用的玉料,多产于昆仑山西麓和帕米尔高原一带,周围有很多高山峡谷,因为古代交通不便 ,所以那个时候这种玉料不可能通过丝绸之路流入中原,其实这种观点就有局限。
因为我们传统认为的丝绸之路,是经过西域省的隔壁沙漠,然后再通过河西走廊进入中原的商路,这条路并没有连通昆仑山西麓和帕米尔高原。这种观点就是典型的书呆子思维,认为传统的东西就一定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事实上,近些来的各种考古证据证明,我国古代连通中亚和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并不只有这一条。光是西部的海青省,就有多条不通过西域和河西走廊,直接连通昆仑山和陇西一带的丝绸之路,这条贸易路线,被成为丝绸之路南线或者羌中道。
尽管海青省大部分地区被高海拔的高原和盆地所覆盖,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在2000多年前,这里曾是各国商贾来往的重要贸易通道。羌中道的一头连接帕米尔高原,另一头连接中原,也许当年通过这条道路,才将雕刻这块玉璧所需的青玉玉料带到了中原也说不准。
说完了玉料,我们再看这块玉璧的纹饰和工艺,从这块玉璧的纹饰来看,上面的蒲纹清晰可见,符合战国中晚期到西汉早期的玉璧特征,郑先生也认同这一点。
郑先生说这块玉璧上的蒲纹斑点过于密集,根本不是那个时代工匠所能掌握的工艺,倒像是使用机械加工出的花纹。而且这块玉璧是打磨的过于光滑,从上面打磨的痕迹来看,应该是使用砂轮打磨的。郑先生以此为论点,还举出了萧何骑着自行车的例子,来嘲笑这块玉璧上的工艺是贻笑大方。
可是事实上,他这种观点,很明显是犯了教条主义错误。我们千万不能总以为,我们古代就一定是落后的。现代所有的工艺,就一定比古代更加发达。
事实上,历史很多时候,并不一定都是向前发展的。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并不一定就比我们现代人差,很多古代优秀的技术和工艺,只是因为在传承的过程中遗失掉了,所以没有流传下来。比如我们的国宝越王勾践剑,我们在上面发现了镀铬的工艺,要知道这可是我们在二十世纪60年代才掌握的冶金工业,可是却在2000多年前的古剑上发现了。
再比如郑先生提到的机械加工和砂轮打磨,过去我们也认为这是近代工业革命知道从西方传入到我国的。可是秦始皇兵马俑中出土的箭头、秦弩、和秦剑,上面有很多机械加工的痕迹,尤其是秦剑上就有砂轮打磨的迹象。
这些都证明,至少在秦始皇时期,我们的工匠就已经掌握了相对精密的机械加工的工艺,甚至从上面的铭文中,还可以看出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雏形。
我们回到这块玉璧上,这块玉璧的加工工艺,确实在过去出土的文物上没有见过,可是没有见过,谁有能说它就一定不存在?
先秦的机械可以加工箭头和秦弩,难道就不能用来加工的蒲纹?古代的砂轮可以打磨长剑,难道就不能打磨玉璧?
郑先生用这些东西做例子,是想要证明我国古代的工艺一直都是处于落后状态吗?
至于工艺失传,可本来就是无可避免的问题,毕竟那个时候工匠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往往一名工匠去世,他所掌握的经验和技术,就很有可能永远流失。
这种情况到了现代,也一样很常见。最典型的就是米利坚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使用的土星五号火箭,阿波罗计划中止,土星五号停飞到现在也不过才五十年的时间,可是米利坚的重启登月计划依旧是遥遥无期,NASA给出的理由是,当年土星五号火箭的设计图纸,丢失后找不到了,而当年参与设计的工程师,也都是老的老,死的死,根本无法复刻土星五号的辉煌。
谁能想象,在科学如此发达的现代,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最尖端的航天领域,关键的运载火箭推进技术,居然还不如五十年前。
可想而知,我国古代又遗失了多少先进发达的工艺和技术,谁有敢说,这些技术就一定比几百年前的西方落后?甚至比我们现在落后?
所以郑先生刚才说了半天,都只是在说明,我们现在的考古证据,没有出土过类似材质和加工工艺的战国玉璧。
可是如如果敢肯定我们在战国中晚期那个时间,中原地区就一定没有这种来自昆仑山西麓和帕米尔高原的青玉?我们的祖先,就一定没有掌握机械加工和砂轮打磨的工艺?
所以郑先生,考古也好,鉴宝也罢永远讲的是科学证据,不是这种凭借你自己掌握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经验,就简单的去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下定论。
郑先生,你是港城郑家的世家公子,按理说应该温文尔雅、风度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