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天才的诅咒(1)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叶淮含着糖,含糊道:“多谢。”
草莓味的糖。
萧凝捏着糖袋,“师兄,你还要吗?”
叶淮掏出手机,“多少钱?”
“不用不用,”萧凝摆手,“一颗糖而已。”
话说出口,萧凝心知机会千载难逢,咬唇道,“师兄我能加你个联系方式吗,日后想请教您一下竞赛的事。”
嘴里还含着女生的糖,叶淮掏出一张纸,写下了□□号。
*
萧凝躺在叶淮的好友位中。
直到北大军训结束,两人的聊天仅限于加上那天的寒暄。
大学生活很丰富,游戏、恋爱、社团等等,都是交朋友的好地方。
叶淮却没感受到。
北大数院向来是诸神之战的地方,大半都是竞赛生,高考数学满分都几乎是底层。
这些天才中,至少一半会在学习一年或四年后,选择转专业。
数学最看天赋。
16岁的IMO满分金牌值得侧目,却不会被认为不可逾越。
国内IMO金牌选手也不是个个能在数学上大展拳脚。
原主就是在这里才开始体会到传说中的压力。
*
吴教授走得是应用数学的数学物理方向。
原主因擅长数学,被邀请来课题组协助处理数据。
吴教授是北大从海外引进的青年学者,师从菲奖大佬,招收的学生自然天资不凡。
原主虽天资过人,但与吴教授手下的博士生相比,还是萌新,又一直从事纯粹数学的研究,一时觉得跟不上,心生挫败。
恰巧,萧凝也遇上难题。
萧凝是县状元,父母亲朋眼中天生的学习苗子,未来能上清北的凤凰。
来一中前,萧凝信心满满,她从不怀疑自己擅长学习。
上高中后,市一中的老师默认了学生都有基础,萧凝没能适应一中的节奏。
第一次月考,萧凝只考了班级第17名,年级排名437.
高一一中还没分科,总共有两千多学生。
这成绩不算差,但清北是没可能了。
萧家父母只是初中毕业文凭,在县城开便利店为生,为了降低成本,进货拉货上架都是夫妻二人忙活。
萧凝心知父母供养她读书压力很大,无法跟父母倾诉,又实在着急,找到了原主。
*
萧凝发来了自己的成绩单。
一众科目中,唯有数学一骑绝尘,拿到了142的高分。
“这个成绩能走数竞的路吗?”
“如果可以,师哥可以给我一个您的 书单吗?不好意思,打扰到您。”
在接到萧凝消息的那一刻,1012立马诈尸。
叶淮看着手机上消息,原主的记忆与眼前融合。
前世原主大学遇挫,心中郁闷之时接到萧凝信息,大抵是相同的境遇,感同身受,原主善心大发,给萧凝整理了一份书单,还将自己用过的书给了萧凝。
萧凝如获至宝,保证会用好这些书。
*
萧凝走上竞赛的路后,每次成绩都会跟原主汇报。
原主有时回,有时不回。
不过只要原主回应,萧凝总是秒回,给足了情绪价值。
一来二去,两人也算朋友。
与萧凝逐渐适应高中学习不同,原主越发焦躁。
上大学近一年,他没有完成任何一个猜想的证明,也没有一篇论文。
纵观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其一生最伟大的成就都是在四十岁之前完成的。
这也是为何菲尔兹奖将获奖者的年龄限制在四十岁。
他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
*
大一的暑假,原主准备留校。
只是他紧绷的精神被本科导师注意到,劝告他:“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本科导师知道他一直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说实话,并不看好。
由于某段特殊时期,哥猜曾用来提振民族信心,国内对此研究热情很浓厚,但陈景润证明时已经将筛法用到极致,想要突破哥猜的“1+1”,非创造一套独特的数学工具不可。
这显然不是本科生能完成的问题。
在老师劝告下,原主回家休息,恰好市一中竞赛班老师邀请。
“放轻松,反而能抓住意想不到的灵感。”
原主想到导师的劝告,接下了竞赛辅导老师的兼职。
*
教导高中生竞赛题,原主找回了往昔游刃有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