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救时宰相张居正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朱高煦思索道: 

    “照这么说,那这开海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就算咱们禁绝白银,保证宝钞不滥发,牢牢将铸币权攥在手里,可种地的百姓赚钱肯定是比不过通商的啊,那不还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难不成让粮价也跟着涨上去?” 

    朱高炽:“就算不开海,这问题不也一直都存在吗?商人在咱大明朝不照样也做生意? 

    依我看呐,这宝钞和市舶司一旦完善下来,这开海就势在必行。www.huayunge.com 

    但咱也要把政令提前规划好了。 

    一方面耕地不得流通这是根本,不能让那些豪商富贾拿着大把的钱还去盯着百姓的那点地。 

    要逼着他们把赚来的钱再投回到生产上,像置办器具、置办大船、雇佣工人,甚至募捐军饷,让我大明朝的军队在外打下地盘后,再将地盘优先卖给他们来建厂开工。 

    再一个商贾发了家,必然要雇佣更多的工人做工,禁止了土地流转就能让百姓分出部分劳力在家务农,部分劳力在外务工。 

    既不会荒废了土地,又不至于落下百姓们赚不到开海的红利。 

    只是我大明的人口还是太少了些,步子迈大了很容易就让务工来钱比种地快,那就荒废农耕了。 

    另一方面就是上苍所说的提高商贾赋税了。 

    我大明朝本就有多征商贾的律法,只是开海以后来钱更容易了,得进一步完善。 

    小商小贩要少征,豪商富贾得多征,不能图省事一贯视之,还得顺应情况灵活调整。 

    像有些商贩做的是肥料、农具、矿产、棉布,那就不能只看他们赚钱多就多征他们的税,这些东西都是事关百姓民生的,百姓过日子和劳作都离不开这些,税征高了必然抬高物价,就没了劫富济贫的效果,反倒增加了百姓负担。” 

    朱棣看着胖胖露出笑意,道: 

    “看到了吗?你想当太子监国,想当皇帝?没有你大哥这个本事就是想也是白想。” 

    朱胖胖道:“我打仗不如爹和老二、老三,但监国这么多年,自然最关心这些事了。” 

    朱高煦两手一摊道:“我可以找大臣做这些事啊,大臣们就是干这个的,皇帝也未必要事必躬亲吧?那也干不过来啊?” 

    朱棣:“皇帝是不必什么都做,但你也得知道每道奏折背后的利弊吧?不能臣子们说干什么你就准奏让干什么吧? 

    朕看你还是好好打仗算了,朕这个征虏大将军是干不动了,你来接朕的手继续打吧,太子还是让老大接着干,朕放心。 

    记住了,宝钞、市舶司、科研院、工造这些都得抓紧,缺钱了爹就去削几个藩给你筹钱。” 

    …… 

    【万历帝朱翊钧因为父亲朱载坖死的太早,继位时只有十岁。 

    朝政由内阁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和高仪三人执掌,司礼监掌印太监为冯保。 

    由于权力争夺,高拱主张将司礼监的权力收归内阁,以增强文官集团对朝政的掌控力。 

    冯保自然极为抗拒,双方由此矛盾激烈。 

    虽然张居正表面支持高拱,但张居正也想取代高拱成为内阁首辅,于是张居正和冯保结为同盟。 

    冯保和张居正联手获得了太后和皇帝的支持,以高拱揽权擅政,令其回老家闲住,高拱就此被驱逐,张居正成为首辅。 

    自此一切军国大事都由张居正拟票,冯保批红。 

    不过一些重大决策上还是需得到皇帝和太后的应允,同时也会受到言官的监督与弹劾。 

    但这也已经是明朝官员的权力巅峰了。 

    拥有大权的张居正依然本守着当初上奏嘉靖,意图扭转国家贪污腐败积贫积弱局面的初心,力主推行改革。 

    他在政治方面推行考成法。 

    明确各部门职责与既定任务,规定考核期限和标准,依此奖惩官员,大量政绩不达标的官员被裁撤,使行政效率大幅提高,官场风气得以改善。 

    经济方面他又实施一条鞭法。 

    将夏税、秋税、徭役、以及各种杂税合并为一体征收,减少征税次数和税种名目,降低地方官员借税收之名盘剥百姓。 

    又大力推动全国土地清丈,清查出大量隐田,防止地主富豪隐匿土地、逃避赋税,增加了朝廷的赋税来源,缓解了财政危机。 

    同时采用计亩征银,以纳税人拥有的土地面积作为征税基础,除少数地区用实物缴税外,其他地方一律将各种赋役折合成白银来缴纳。 

    实现了税收货币化,省去了粮食运输带来的运输成本与人吃马嚼,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税吏以粮食质量问题刁难百姓, 从而间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 

    军事上张居正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