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论持久战(一)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而早在武汉会战爆发前近一个月的1938年5月26至6月3日,毛泽东便在他的《论持久战》中预判了此次局面。

    

    文中首先有力批驳了“亡国论”与“速胜论”。

    

    前者无视中国的庞大体量与战争潜力,基于片面的强弱对比消极投降。

    

    后者无视敌强我弱的现实因素及日本基于自身的战略目的。

    

    前者无需赘述,无数历史都证明了,投降派从来都是错误的,是一群没有骨头的统治者以牺牲人民为代价的自保行为。

    

    虽然放眼世界历史,或许的确有投降派基于特定形势为国民谋取了利益。

    

    可特定的形势一旦失去,比如宗主国没有了战略对手或自身需要输血时,附庸国就是第一个被其拿来开刀掠夺或直接占领的对象。

    

    而中国的体量在那里,绝对不能投降,因为没有哪个宗主国会资助这样附庸国成为自己的潜在对手,敌国对中国开战会付出巨大代价,不开战又无法控制中国。

    

    单从历史和民族的凝聚性来说,分裂中国也绝不是一件短时间内轻易可行的事,代价和风险依然巨大。

    

    除非进行种族灭绝,而那样投降的动机中所需获得的利益也就不复存在了。

    

    由此可证明投降论在中国毋庸置疑是绝对错误的,也决不能容许的。

    

    而《论持久战》中所反对的“速决论”,也是其文中的主旨之一所在。

    

    莫说日本一个小岛国,自身资源储备、工业规模、人口数量都根本不足以支持吞并一个有坚决反抗决心的中国。

    

    哪怕是同时期的大国列强,只要中国全民坚持反抗侵略,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和潜力能够吞并中国。

    

    确定了中国只要坚持必胜,那么就能再细谈如何坚持。

    

    日本之所以提出三个月内速亡中国,就是因为它们自己也认识到自身根基薄弱。

    

    如果无法快速凭借武器装备优势,迅速歼灭中国军队主力,一旦陷入战争泥潭,导致源源不断消耗国内的人口、物资、生产能力而不能取得决定性战果的日本,必将陷入进退两难之中而亡国。

    

    这便是日本所赌上的国运。

    

    而更加具体的持久,又能从消耗战中再做详解。】

    

    (网上资料大多是从宏观出发,太过简述,所以这些只是我对《论持久战》的个人理解,大家有反驳或补充的见解,可以在看过下一章作者对“持久”的详细补充后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