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历史被篡改的遗憾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这使得部分史料和汉人着作中原有的反抗精神、民族意识等内容被大为削弱。
尤其是明朝的辉煌史料大幅篡改或略写,而明朝对百姓的压迫与苛政则大书特书。
关于清军屠城劫掠的记载更是全面淡化或删减,甚至将历史扭曲为打着为崇祯复仇等旗号,声称要帮助明朝百姓恢复秩序,消灭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以此显示清朝的统治符合正统。
并且清朝为了消灭真正的历史,还大规模收缴和销毁民间历史资料。
系统性的篡改,使得后人们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历史和文化真相。
后世之所以还能窥见不同于清朝记载的历史,还是得益于私人藏书和文物。
尤其是陪葬品中的文字,因为能够证明华夏文明在历史上真正的辉煌与历史,一直都被视为远胜金银玉器的珍贵文物。
但是文化与历史过多的篡改缺失,也给后世的历史研究人员带来了极大困难。】
朱棣愤怒道:
“所以《永乐大典》缺失严重,是这些蛮夷有意为之!?
他娘的,也就是不能过去宰了它们,否则朕早就带兵过去屠尽了这些该死的畜牲!”
【公元1708年,康熙废了其二子胤礽的太子之位。
胤礽虽然是康熙第二个儿子,但因为是嫡长子,所以年仅一岁时便被立为了太子。
太子胤礽长大后,性格变得越来越乖戾暴躁,且生活极为奢靡铺张,严重不符帝王应有的气度与性格。
最终历数其罪状,包括专擅威权、肆恶虐众、穷奢极欲、结党营私等,废除了其太子之位,但又没有立即立新太子,进而引发了九子夺嫡事件。
这场争夺使皇子之间原本的亲情荡然无存,朝堂官员也陷入在夺嫡中形成不同党派,给朝政和后续政治影响带来了诸多问题。
公元1722年,康熙因病驾崩,终年六十九岁,在位长达六十一年。
继位的是他的四子胤禛,即清世宗,年号雍正。
九子夺嫡的影响延续到了雍正继位以后。
其他皇子及其势力,对雍正的皇位依然心存不服,他们暗中进行反对雍正的活动,在朝廷内外制造混乱,影响皇室内部的稳定和谐。
也导致雍正难以分辨谁是真正忠于自己的人,谁是曾经参与夺嫡斗争而可能心怀不轨的人。
这种信任危机使得他在处理朝政事务和人事任免时更加困难和慎重。
不过雍正执政期间,从清朝记载的历史来看还算是一位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