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戎人来京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戎国皇帝慕容致远得知有戎国人潜藏于大应被发现时,他立刻查清是谁指使的。他不能把涉及此事的母亲、外祖父交给大应,明面上向大应表示潜藏京师的戎国人并非戎国有人蓄意组织,他本人更是毫不知情。
戎国理亏在先,为显示戎国求和的诚意,慕容致远愿意把自己的女儿送来应国,同曾氏和亲,同时带来一万匹宝马和一百箱金银珠宝。
此举一出,戎国众臣激愤,慕容致远用他的威望暂且压住质疑。
大应朝中有两派,一派认为戎国人是言而无信之徒,欺人太甚。一派表明大应尚不宜打仗,新权初建,索性能早日察觉,也未酿成大祸,戎国既表示出诚意,不如接受提议。
曾媓想的都不同。
这是曾媓登基的第三年,政局尚未完全稳定。若再打一场仗,百姓愿不愿意打,她又打不打得赢,都是未知数。可不打,她的颜面何在,这口气又怎么出?
更何况,曾媓又一次见识到戎国人的野心。慕容致远或许有求和之心,可他管不住国内势力,也同样意味着他自身仍心存妄想。戎国仍旧是除应国以外最有实力的国家,她必须需要想办法让戎国人彻底失去觊觎应国的实力。
赵月华没有在此事上多说什么。她清楚曾媓一定想打,只是不是现在动手,这只能拖着,等来日有机会再做。
在同曾媓议事时 ,赵月华和蔓儿一同想到了戎国与应国领土之间的一个小国,狄国。
慕容致远是戎国老皇帝的大皇子。
狄国开国皇帝慕容致永则是戎国老皇帝的二皇子。
十几年前,戎国被打败后,内部纷争不断,皇室争斗不休。是戎国老皇帝发起的战争,最后他也病死于那场战争中。
老皇帝死后,戎国皇位本当顺理成章地由戎国大皇子慕容致远继承皇位,他是贵妃之子。贵妃出身戎国最有实力的家族,她的父亲乃镇国大将军。而二皇子的母亲虽也身为贵妃,但不仅早死,且出身一般。
大应的昭义公主和亲戎国,名义上是戎国皇后,但是戎国人从未将她和她的孩子当成自己人。
慕容致远性情温和,一向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在他看来,戎国不同于蛮国。蛮国所处的地界注定他们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迁徙。这导致蛮国遇到天灾时,只能向外不断扩张,烧杀抢夺邻近国家的百姓。
可戎国和应国差不多的生存环境,且早早向大昱,也就是大应的前身学习治国之术。他们完全可以养精蓄锐,等到足够有实力将应国吞并时再发起战争。
当初,是戎国老皇帝等不及,他渴望拥有一统天下,流芳百世的机会。既然戎国实力已经不容小觑,为什么不可以试一试。
老皇帝生前虽不喜欢大皇子慕容致远,更偏爱像他的二皇子慕容致永。可慕容致远未犯过大错,念及贵妃及其背后家族的势力,老皇帝从未在明面上废除他继承皇位的权力。
慕容致远并不认同老皇帝的野心,可当老皇帝真的下令,他又不得不遵旨,恭送他的父亲御驾亲征。
二皇子慕容致永是武将,在外随戎国老皇帝征战沙场多年,对坐镇国都京师,监管国事的慕容致远不屑一顾。他认定慕容致远懦弱无能,远不如他。
慕容致永的野心在一次次胜利中被灌溉,在最后几次失败的战役中,他将原因归结于慕容致远在老皇帝死后急于夺权,才命戎国军队立刻回国都,令他错失反败为胜的机会。
战败后被打得必须逃回戎国境内。途中,慕容致永越想越气,觉得他回国都,等待他的必是死亡。他不想认命,只能殊死一搏。
于是,慕容致永在戎国边境,领着他的属下强占了戎国四州,另建国家,后定下国号为狄。
戎国在得知二皇子慕容致永在外叛乱后,想立刻出兵歼灭叛军。慕容致永心知就算戎国实力大损,但也比他强,他转而向大昱求助。大昱乐见其成,便暗中帮了狄国一把。
而后这些年,狄国肯定不如戎国强大,但整体实力渐渐上来。戎国在一开始没能剿灭狄国,此后也难以做到。应国对于戎国来说是血海深仇,狄国对于戎国来说则是心腹大患。
曾媓最后拒绝了戎国皇帝送公主和亲的请求,只邀请戎国使臣来大应商议两国事宜。
万僧会后的第十天,戎国使团来京,领头人是现任戎国皇帝的二皇子慕容明彬,他与大皇子是一母所生,都是皇后之子,戎国皇帝自认为派慕容明彬来应国是给足了诚意。
赵月华在猜到曾媓的意图后,打算在必要时助曾媓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