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下并州治所晋阳,杜秀娘之子吴朗 第(1/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各诸侯收到封王圣旨的反应暂且不表,且说已将治所从善无搬到晋阳的吴狄。m.lanyuezdh.cc
话说,在并州归于吴狄治下后,王猛、敬翔等见识卓越的文武大臣,便提议,将晋阳作为大本营。
第一次交谈的时候,吴狄并没有同意。
尽管历史上晋阳被称作龙兴之地,但对于志在一统天下的吴狄来说,这里作为都城,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吴狄中意的都城,在广阳郡的蓟县,也就是后世的北京。
此地三面环山,一面向平原和大海敞开。山脉环抱着蓟县,形成了一个小平原。
有人曾赞叹此地曰:“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也。”
这种地形使得此地北面和西面有天然的防御屏障,再加上长城的加持,简直是天然的城墙。
东南面连接中原,便于控制全国,真是天选之地。
所以,在王猛等人第一次提出将治所搬迁到晋阳,吴狄没有同意。
至于晋阳城为什么叫龙兴之地,历史上的说法较多。不过吴狄还是比较赞同山西历史上出过十九位皇帝的说法。
这十九位分别是:尧、舜、禹、夏羽、商钧、成王、晋文公、赵简之、秦孝惠王、刘恒、刘启、刘渊、刘知远、刘琨、杨广、李渊、李世民、李隆基、赵光义。
晋阳也毁在了赵光义之手。
赵光义做了宋朝皇帝后,怕山西再出真龙天子威胁大宋江山。因而亲率大军将,晋阳古城火烧、水灌之后,夷为平地。
第二次,在王猛等人细数了晋阳作为大本营,对于势力发展的好处后,吴狄才勉强同意,将大本营搬到晋阳城。
而后,王猛、李泌、陶弘景、范蠡等人便商议设计,各曹通力合作,扩建晋阳城。
最后,众人商议,将原晋阳城加固、翻新后作为内城,向四周再扩三里,作为外城。
在他们心中,已是将晋阳城当做都城来扩建。
是以,新的晋阳城,南北七里九十五步,东西八里三十六步。内城墙加高至五丈,外城修至四丈。
众人将商议、设计的方案和图纸交给吴狄审阅,吴狄在看到王猛他们的设计方案后,不由赞叹他们智慧绝伦。
因吴狄在同意将晋阳作为大本营后,便从系统中兑换出了李唐扩建后的晋阳城图纸。
唐朝时期的晋阳城,共由西城、东城和中城组成。汾河以西为西城,以东为东城,中城跨汾河而筑。
后世的学术界对唐朝晋阳都城范围的讨论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认为都城仅指西城。
二认为都城包括了西城、中城和东城。
《新唐书·地理志》云:“都城左汾右晋,潜丘在中,长四千三百二十一步,广三千一百二十二步,周万五千一百五十三步。”
《晋阳记》载:“都城,周回四十二里,东西十二里,南北八里二百三十八步。”
观点一从《新唐书》记载:都城在汾水和晋水之前,因而认为都城仅为西城。
观点二则依《晋阳记》所载都城的周回数,认为都城包括了西城、中城和东城。
吴狄从兑换出来的图纸,结合眼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唐朝的陪都,晋阳都城包括了西城、中城和东城。
如今,将王猛等人设计的图纸,与系统兑换出的的图纸,两厢对比之下。
王猛等人设计的晋阳城图纸,比之唐朝扩建后的晋阳城西城,也不遑多让。
在王猛等人设计的图纸上,内外城的四个城门上都配有高楼和高台,城的四周有护城河及一些防御设施。
思考良久后,吴狄并未将唐朝晋阳城图纸交给王猛他们,而是让他们按照商议、设计的来。
但是,吴狄还是下令,可先将现晋阳城翻新、加固、加高。至于外城,可在农闲时,召集人手慢慢修建。
待获得更多的胡人奴隶后,再全面加速扩建。
对于招募汉人做苦力之事,吴狄向来是不大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