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0章 饿了吧的选择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面对如此巨大的舆论压力,宋安一开始还试图强硬应对。他发表声明称公司的决策是从长远发展考虑,是为了保障公司能够持续稳定地为用户和商家提供服务。那声明措辞严谨,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公司决策的“合理性”,仿佛这一饱受争议的举措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然而,这份声明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像是火上浇油,让骑手和公众的怒火更加旺盛。骑手们本就对收入被扣保险费一事心怀不满,看到这份声明,感觉公司完全没有理解他们的艰辛,只是在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公众也对这种不顾员工利益的行为嗤之以鼻,谴责声浪愈发汹涌。

    各大媒体纷纷对这份声明进行解读和批判。财经媒体以犀利的笔触指出,公司所谓的长远发展不能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否则将失去员工的信任,影响公司的稳定运营。文章中列举了大量因忽视员工利益而导致企业衰败的案例,强调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基,若根基动摇,大厦将倾。社会新闻媒体则强调,每团外卖这种不顾骑手艰辛的做法是对社会公平和人道精神的践踏。报道中详细描述了骑手们在恶劣天气下送餐的场景,那些在暴雨中模糊的身影、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身躯,与公司的冷漠决策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大众深深的同情和愤怒。

    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邀请了经济专家和社会学者来分析这一事件。经济专家认为,每团外卖在成本控制上走入了误区,只看到眼前的成本降低,却忽视了员工满意度对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专家在节目中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展示了员工满意度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紧密关联,指出这种短视的成本控制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社会学者则表示,这一事件反映出企业在追求利润过程中,社会责任的缺失,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员工的权益保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学者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企业在社会结构中的角色和责任,呼吁企业不能仅仅成为逐利的机器。

    报纸也开辟了专栏,刊登了一些骑手和普通市民的来信。一位骑手在信中写道:“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公司的一员,为公司努力工作。但现在我觉得自己只是被公司利用的工具,他们可以随意拿走我们的辛苦钱。”那字迹有些潦草,仿佛能看到骑手在写这封信时的悲愤与无奈。市民们在信中表达了对骑手的同情和对每团外卖这种做法的不满,呼吁社会关注骑手等弱势群体的权益。这些信件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民意力量,让每团外卖在舆论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一些知名的新闻网站还进行了网络调查,询问网友是否会继续使用每团外卖平台。结果显示,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网友表示会减少使用甚至抵制每团外卖,直到公司改变这一决策。网友们在评论区纷纷留言,有的说以后会优先选择其他外卖平台,有的则表示要卸载每团外卖APP,以实际行动表达对骑手的支持和对公司决策的抗议。

    媒体的深入报道和广泛传播,让每团外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公司的客服电话被打爆,那铃声几乎没有停歇过,每一个接通的电话都是用户和骑手愤怒的投诉声。客服人员疲于应对,声音都变得沙哑,但依然无法平息大众的怒火。公司的社交媒体账号也被网友的负面评论淹没,每一条官方发布的信息断冲击着每团外卖的声誉防线。

    在这种情况下,宋安依然没有改变决策的意思,他坚信自己的判断,认为这只是暂时的舆论风波,只要公司能够坚持下去,风波就会过去。他坐在办公室里,看着不断变化的舆情数据,眉头紧锁却眼神坚定,仿佛在等待这场风暴自行消散。但他不知道,这场危机正在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即将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订单量在急剧下降,商家也因为配送问题和声誉影响开始考虑与其他平台合作,骑手的流失更是严重,公司的运营陷入了恶性循环。

    另一边,这个消息也传到了饿了吧外卖公司这边。

    总裁张晓光眉头紧皱,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和不满,他那深邃的眼眸中仿佛藏着对每团外卖这一决策的深深不解。他再次看向秘书,提高了音量:“宋安这步棋走得莫名其妙,他难道不知道这会引起多大的风波吗?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得好好研究一下我们这边的对策。”他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带着一种紧迫感。

    秘书点点头,应道:“张总,我也觉得每团这次的决策太激进了。骑手们本来就是靠辛苦奔波赚取微薄收入,如果从他们的收入里扣保险费,肯定会引起他们的强烈抵触。我们得避免这种情况在我们公司出现,不然骑手队伍不稳定,对我们的业务影响太大了。”秘书的表情严肃,深知骑手对于外卖业务的重要性,就像大厦的基石,一旦动摇,后果不堪设想。

    张晓光若有所思地在办公室里踱步,他的脚步略显沉重,每一步都仿佛在权衡着各种利弊。片刻后,他停下脚步,对秘书说道:“走,我们去和马总汇报一下,看看他有什么想法。”

    两人来到马芸的办公室,张晓光将每团外卖的情况详细地说了一遍,从每团外卖的决策内容、引发的舆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