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让尹煊坐稳立庙之事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这些折算成铜子,又得是多少。m.kaiyiwenxue.com
不过…他们算是好的了。
还有大把的农户,没有参与进来,也没有抢到地主、士族出售的土地,他们才是在这一次试验中一无所获的人。
虽然比起往年,今年的收入又按部就班地多了一些,但…他们的心确实是在作痛。
李世民捧着褐色的粟米,捻开一枚,露出里面黄澄澄、饱满的粟米,丢到自己的嘴里,感受这种最淳朴的味道。
没熟的粟米并不是那么好咀嚼,而且它个头很小,像石子一样,硌得李世民并不是很舒服,索性直接一口给吞了下去。
他没说什么,在侍卫的搀扶下,坐上马车回到皇城。
在最开始的兴奋渐渐消退之后,余下的就只有疲惫。
李世民不止一次的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但这是最为清晰的一次,衰老毫不留情地体现在了他的身躯上。
只不过是收了几亩地而已。
这并不比奔袭数百里、并不比一场战争更加使人疲劳。
但…
年轻时候不过一场酣睡就能解决的事,可现在膝盖、腰、甚至他可以去保持的肌肉,都不住地酸痛起来。
自己的衰老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
或者说…衰老的滋味,比他想的还要痛苦。
李世民回去后,没有再处理公务,而是吩咐了句,明天朝会中止,好好睡了一天。
朝廷也没意见。
尤其是户部,他们需要时间去统计下长安城附近村庄的间苗法试验结果,也许,他们今天去的这个庄子,只是个个例呢?
但这个也许并没有发生。
各个庄子传回来的结果证明,间苗法的确是可行的。
又几天后。
太原、荥阳等地的结果报告也传了回来,就更给这个间苗法度上了一层金身。
没有人敢在这件事上动什么手脚。
哪怕是胆大包天的长孙无忌也一样。
户部尚书朗声诵读:“陛下,各地粟米已经入仓,清点过后,间苗法可增产量,少则七八,多则十四五。”
这里的七八、十
四五,说的是百分比。
各地有各地的情况,种地的人也是一个变量。
可即便最少的七八,也足以说明情况。
朝廷的氛围反倒是因为这一句话,而变得沉重起来,间苗法的大获成功,他们托到远方的粮食产量的消息传回,但终究还是到了分蛋糕的时候了。
“臣以为,易辛研究农业有功,且功在千秋。”房玄龄第一个站了出来,却并没有提及尹煊,“该封爵入庙。”
李世民愣了一下。
封爵这是理所应当的,可这入庙?
“卿何出此言?”李世民开口问道,语气都冷下去了几分,“立庙事大,岂能轻易出口。”
立庙,在大唐可不是什么小事。
自古以来,便有立庙的传统,所谓的立庙,分为两种。
一种是所谓的立先祖庙,天子七庙、大夫五庙……所谓的天子七庙,拿大唐来举例,便是以李渊起,到大唐的第七代皇帝,有资格列入庙中。
剩余的皇帝,可以入庙,但不能单独立庙,甚至于…若是这前七任的皇帝里,有能力不合格、品行不端,别说立庙,就是入庙也得不到好名声。
另外一种立庙,便是得百姓拥戴、陛下认可,做出大贡献的人,方才能立下来的庙。
这种庙极为难得。
即便是在大唐这等浩荡疆土、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土地上,像这样的庙依旧不多。
最为出名的。
便是孔子庙、又叫文庙,这是最大的、也是最受公认的庙,几乎各地都有,其次便是益州的那两处庙。
一处是昭烈帝庙,虽然是叫昭烈帝庙,但…本地人多叫它诸葛庙、武侯祠,祭拜最多的也是诸葛武侯,而非昭烈帝。
另外一处,则是灌江口的二王庙,也叫二郎庙。
祭拜的是开凿都江堰的李冰父子,这两人名声虽不如诸葛亮、孔子那般,但对益州人而言,其地位甚至还要远高于他们。
只是…最近有淫祀,宣称李冰父子其实是天上神仙“清源妙道真君”的转世,在这庙里
立了个神像。
立庙的标准,尤其是第二种立庙的标准很高。
至少…
李世民是有自知之明,他大抵是没第二种立庙的可能,整个大唐也就他尹煊是有这个资格的。
现在谈及易辛立庙,他一没官位、二无爵位,也不是皇亲国戚,自然是不可能以第一种方式立庙。
那就是…第二种了?
可易辛有这个资格吗?
房玄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