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赵宴赵宣谢瑾)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州,可一边是女儿,一边是天下无数百姓的安宁,他是皇帝,不能那么自私。
面对景隆帝的眼泪,定王只是继续垂眸。
倒是太子,摸了摸眼角,孝顺地扶住景隆帝,感慨道:“父皇这下可以放心了,儿臣早就说过,华容心怀大义通明事理,绝不会为当年的事怨恨于您,多年无信定是周家从中作梗。”
景隆帝一边点头一边瞥了眼定王,觉得定王还在怨他,不如太子胸怀大局。
重新在椅子上坐稳,景隆帝迫不急地拆开信封。
薄薄的信纸上竟然只写了寥寥两行字:
“儿臣多年无出,今收养冯氏圆圆为女承欢膝下,特为其求封郡主,望父皇恩准。”
没关心一句景隆帝的身体,没打听一句其他亲戚的情况,七年来第一封信,只是为了替养女讨要郡主称号。
景隆帝呆住了。
太子试着探头,看清信上所写,也是大出意料。
定王只是耐心地等着,直到景隆帝示意太子将信都给他。
等大家都看过信,太子最先表态,叹息道:“华容在京时素来身体康健,倘若周温诚心与她做夫妻,如何会多年无子?”
他有往定王的伤口撒盐之嫌,景隆帝听了后却心中一痛。
华容喝了断嗣汤,那是只有他与高御医知晓的秘密,关系到女儿的身体,景隆帝连皇后、太子都没说。
“冯圆圆……你们说,朕给她赐什么封号合适?”
景隆帝决定满足女儿的这个小小请求。
太子:“长乐如何?寓意您希望华容一生长乐。”
景隆帝刚要点头,定王终于开口了,淡淡道:“背井离乡,如何长乐?华容肯为这孩子请封,说明她很喜欢这孩子,不如就叫‘福安’,一个孤儿能入华容的眼,说明她本身就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华容喜欢她,肯定也会希望她能平平安安地长大。”
他前面的话充满了讽刺,太子与景隆帝的脸面都没挂住。
然而“福安”这个封号实在是太好听了,寓意也好,没人能够反对。
景隆帝干笑:“那就福安吧。”
太子记恨定王,想了想,提议道:“父皇,华容认女儿是大喜事,百姓家遇到这种喜事亲戚们都要过去贺喜,不如您派三弟去趟宁州,给华容撑撑体面?顺便也能趁机打探一番宁州府的虚实。”
定王手握兵权,是他的心腹大患,太子非常希望一心造反的周温可以扣下定王,就算不弄死,也弄残才好,省了他的事。
景隆帝却哪里舍得让定王以身犯险,定王深谙兵法、战功赫赫,他以后还指望这儿子带兵打仗。
“父皇,儿臣愿往。”定王拱手道,他是真的想去看看妹妹。
景隆帝:“不行,太冒险了,我已经委屈了华容,不能再让你去。”
定王:“可儿臣想知道华容在那边过得究竟如何。”
赵宴:……
王妃洗耳恭听。
他一边说,一边观察长子的反应,见长子始终平静,定王好奇问:“宁州天险之地,你不怕去了难回?”
定王笑了,俯身亲在王妃的额头。
赵宣:“我为何要反对?”
景隆帝也关心女儿,思索片刻,想到一个主意:“让你媳妇去吧,都是女人,华容见了嫂子,还能说些贴己话。”
谢瑾:“你又没去过,如何知道?”
赵宴:“你不怕危险?”
谈话结束,定王出发去兵部当差,赵宴去给母亲请过安,这就来寻赵宣。
赵宣已经起了,十五岁的少年郎刚刚晨练结束,汗水打湿他的鬓发,流过因剧烈动作而浮现薄红的脸颊。
谢瑾突然拦住他,微仰头道:“我跟你们一起去。”
不过,他有很多孙子,对赵宴远没有对定王那般不舍。
赵宣:“天塌了有你顶着,我只负责游山玩水。”
“既然你不愿意写,那我走了。”
赵宴:“这事我做不了主,需要禀报父王定夺。”
谢瑾:“你告诉王爷,他不同意,他就不是我舅。”
定王:“儿臣也正有此意。”
定王说完后,难掩忧虑地看着王妃。王妃只有世子这一个骨肉,可能会舍不得孩子去冒险。
妹妹思念谢瑾不假,可周温能容下女儿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吗?倘若谢瑾在那边有个差池,妹妹会更痛苦。
赵宴从容道:“姑母都不怕,儿子有何惧。”
太子:“父皇,不如派宴哥儿去,华容在京时就很疼爱./宴哥儿,姑侄相见必然欢喜,且宴哥儿十六岁了,跟着三弟去过战场,颇有见识,由他暗中查探宁州府的情况,周温多半也不会提防。当然,如果三弟也舍不得让宴哥儿去冒险,那此事只能作罢。”
“王爷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