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章 前往长安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司隶校尉部,京兆尹

    上阳柳色唤春归,临渭桃花拂水飞。总为朝廷巡幸去,顿教京洛少光辉。

    京兆尹为三辅之一,位于关中之地。

    而关中号称八百里秦川,但从地理角度而言,其实应该用渭水平原这个称更为合适一些。

    毕竟,整个关中就是围绕着这条黄河重要支流而存在的。

    一处官道上,宽阔笔直,足足又是有数十丈,这处官道之上,铺陈的都是青色的石板。

    自从秦始皇统一域内,一匡天下之后,就开始修建起来了官方道路。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对于任何的国家来说都是解决民生为题的第一步。

    甚至可以算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了。

    从现代的角度上来看的话,只有当交通便利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就能迅速转化成经济优势,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因为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生产力产生的成果,如果没有路,生产力就提高不上去。

    一切生产力所生长产生的成果,一切诞生的结晶也没办法运送出去流通到下一步,无法销售出去的。

    这样社会生产力就会产生极大的浪费。比如城市,附近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可是没有路,产品运输就特别麻烦。

    比如在一个农村里,交通堵塞,与外界格格不入,你想富起来是很难的。

    落后的交通会阻碍当地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进度,也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

    没有路,产品运输就特别麻烦,

    由此造成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减少,GDP就会减少,慢慢恶性循环。

    这样产生的后果就是没有了积极性,工厂就会减少。

    而一旦没有工厂,没有了各种工作的机会,人口也是会慢慢继续开始流失的,由此便是进入到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之内。

    而实际上,在古代也是一个道理,商品,粮食,乃至于战争的后勤运输,都是需要一条宽敞平整的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线才是一个国家的脉搏,一个国家的生命线。

    这便是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了,交通对于任何的国家,任何地区来说都是极度重要的。

    而古人的智慧,实际也是丝毫不逊色于现代人的。

    所以,他们当然也是深深懂得这个道理的。

    当年的那一位雄才伟略的秦始皇嬴政也当然是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的。

    秦始皇嬴政的智慧是很高的,甚至可以和一些现代人相比,要不然也不可能完成统一六国,真正建立起来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华夏帝国。

    从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嬴政就在整个天下之后的开始建设起来了驰道和直道。

    即是为了方便经济的交流沟通,也是为了加强自身帝国的统治了。

    驰道和直道在建成之后,也发挥出来了重要的作用,秦国朝着四方用兵,抵御异族,基本都是靠着这驰道和直道的方便。

    虽然因为暴虐,秦国不过是第二代便是灭亡了,不过这驰道和直道的制度是没错误的,当然还是好的东西。

    而汉承秦制,依旧和秦国一样在国内修建了大量的官道。

    按照感到便把的不能修建在密林中间,大都选择了一些宽阔地面。

    尤其在三辅之地也算是大汉龙廷的统治中心,所以十分宽阔无比,

    官道路中铺的是青石板,是由官方政府专门有人负责修缮。

    因此虽说不是太平整,但是比起旁边的泥地来说就好的太多了。

    只是此刻在道路的两旁看不到一片片的肥沃的农田的,两处却都是杂乱的枯草、

    不时候还有流民经过,一个个都是衣衫褴褛,脸色消瘦无比。

    关中之地原本本是帝王之基,沃野千里。

    但是由于多奈的干旱之后,许多大河无水,小河又是断了流,

    而且关中虽然比起天下其他地区遭受到了战乱好了一点,没有其他地区破坏那么大,实则也是当然根本不可能是好到哪里去的。

    之前的黄巾之乱,还有后来北宫伯玉入寇三辅关中地区的凉州叛乱,都曾经给予关中的人民,土地,原本的正常秩序都是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战争又是导致了水利工程受到破坏,

    水利工程受到破坏接着就是大规模的粮食减产,

    粮食减产,于是便是大量的百姓活不下去,流民开始出现了。

    现如今的关中也已经是一片破败不堪,野草到处生长,到处都是流民,狐兔横行。

    甚至上空不时候有秃鹫出现,寻找着路边新鲜的尸体,来作为自己的食物。

    就算是在长安城的附近,也很少见到大片繁盛的村庄。

    原本繁盛多年的关中平原,已经显露出来了落魄之景象。

    只能够在这个汹汹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