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赌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可是接班人的待遇。”

    “嘘——他上来了。”

    场内逐渐安静,林语穿了件星蓝色的风衣,抱着讲义夹子绕过排排桌椅走上讲台。他摆好讲义,示意助手打开液晶屏。

    “啪!”

    屏幕亮起,整个大屏幕都是深蓝色的暗色调,中间旋转着一个电子模型,围绕着中央闪耀的光斑做不规则运动。作为背景若隐若现的还有一个机器人的巨大身影。

    林语打开话筒试了一下麦,然后侧身拿起了控制屏幕的笔。

    “嗡——”

    一声震动心弦的嗡鸣声响起,屏幕上的3D立体电子模型立刻旋转着散开,瞬间转换模样形成了纵排编码的计算机排列式。数据瀑布从顶端倾泻而下,无数的“0”和“1”接替闪烁,而林语就站在屏幕的正下方。

    “豁,这开场挺炫啊。”台下一名青年学生赞叹着,忽然旁边多了个人影。学生诧异抬头看去,那人穿了件月白西装,在他身边站住,放在桌案上的左手尾指带了支银戒。

    “这里有人坐吗?”那人温温柔柔地问他。

    学生如梦初醒,摇头道:“没有,您请坐。”

    那人于是坐下来,做了个“嘘”的手势,示意继续看台上的林语。

    “今天我向在座各位汇报的主题是《认知神经系统与AI的关联性》,围绕这一主题,我将向大家展示近一年来通过数据分析和代码实证得出的一系列结果。”林语按下笔换了一页PPT,“在这次实验中,我除了找寻人脑对AI的影响力,还额外探讨了一个思路,两者在线性关系下,信息量的不对称。”

    接下来的三十多分钟时间里,林语有条不紊地站在台上逐页介绍了他的实验,并且就未来人脑和AI结合创造虚拟空间提出了新想法。

    汇报告一段落,台下一片安静。

    林语收起笔,说:“现在可以交流提问。”

    台下顿时举起五六只手。

    林语示意工作人员把话筒递到台下。

    一位学生模样的少女站起身,说:“林博士,您刚刚提到一个词,‘交叉学科’,除了脑神经科学和机器学习之外,还需要用到什么呢?”

    林语转向她,耐心地解释:“很多。比如数学的贝叶斯模型,可以用在神经系统计算。当然还会用到统计学、生物学等等。”

    少女鞠躬说了声“谢谢”,紧接着把话筒递给下一个人。

    第二个人问:“林博士,你期待用这两者结合做出什么样的东西呢?你希望人脑在智能系统生成空间并且操控空间,这个智能系统会拥有情感吗?”

    林语言简意赅:“会。”

    这个字说出口,全场哗然。

    这个人赶紧追问:“你的目的是让它通过图灵测试[1]吗?但即便通过了图灵测试,也不一定会拥有情感,人类的情感是很复杂的。”

    林语说:“通过图灵测试不是‘目的’,而是‘必须’,最终会让它拥有情感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

    台下传来阵阵吸气声。

    话筒被递到第三个人手里,是名上了年纪的学者,语气冷淡。“年轻人,方才这些理论包含太多空想,即便能够实现,人工智能合并人脑最终超越人脑,是**的科学,你的思想很危险。”

    这个帽子扣得有点重,林语立刻接话:“人类进化需要环境刺激,同样地,人工智能向来都是双刃剑,想要让它发光发热,主要看执剑的人会不会用。如果仅仅因为可能存在的危机就放弃研究,我认为这才是固步自封,错失先机。”

    说完,林语意识到自己语气有些重,补充道:“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探讨的地方,如果您愿意,稍后会议结束我跟您再详谈。”

    老学者还想再说点什么,但这种情况下没法再继续难为林语,摆摆手坐下了。

    汇报比预计超时半个多小时,离谱的是讨论时间比林语汇报时间还长。

    等林语从台上走下来,他只觉得口干舌燥。

    下一个准备登台的人在一旁做准备,林语顺势走出会场,在有些昏暗的走廊中有人朝他递了一瓶矿泉水。

    林语正想去休息室找水喝,这下真是雪中送炭。他接过来说了声“谢谢”。

    那人说:“不客气。”

    林语动作一顿。

    这声音就像晴空炸雷,直接让他愣在原地。

    作者有话要说:    图灵测试(The Turing test):由艾伦·麦席森·图灵提出,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机器让平均每个参与者做出超过30%的误判,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