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剑指渤海国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韩游瑰一愣,没想到李怀光想得如此“深远”。这一手就是为了把水搅浑,让更多的“玩家”入局,不得不说是个好计谋。

    他还以为李怀光只知道打打杀杀呢。

    “末将知道了。”

    韩游瑰领命而去。

    ……

    虽然人们还感受不到春天的气息,但运河上原本结得死沉死沉的冰面,也已经变得薄如蝉翼。运河上已经有大船在破冰前行,岸边还有船夫在拉纤。

    已然是一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步骑皆有,穿着汴州禁军的黑色军服。

    军中旌旗招展,浩浩荡荡向东而去。

    他们沿着白沟岸边而行,看样子是要沿着白沟前往巨野泽,那边有个规模很大的渡口,船只的数量也足够运兵。估计队伍走到巨野泽的时候,河面上的冰已经完全消融,到时候就可以乘船前往登州了。

    这同样是经过汴州的一条漕运大河,乃是从胶东的海边到汴州的主要水路,可谓是一条仅次于隋唐大运河的生命线。

    沿途百姓也好,商贾旅客也罢,都将这支军队看在眼里。偌大的帅旗上,白底黑字,写了一个“方”字。

    竖着的军旗上四个字:银枪孝节!

    汴州禁军东征了,要往哪里去?

    人们心中不禁暗暗思索,寻思着胶东似乎也没有战乱啊,难道是要从胶东出海,在幽州登陆,闪击史思明?

    但有神秘的好事者到处宣扬说:渤海国国主大门艺病故,秘不发丧。大门艺侄子大钦茂,向大唐借兵继位。大门艺之女,乃是方清妾室,已育有一子。此子将来说不得会继承渤海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传闻以惊人的速度发酵,待传回汴州的时候,已经成了“方清送妾生子去渤海国登基”了。

    说得有鼻子有眼,逻辑通顺。

    为了子嗣,也为了疆土,出兵渤海国,这貌似很合理的吧?

    一时间汴州民间议论纷纷,有人竟然拿这件事,跟当年太宗讨伐高句丽相提并论。

    如今大唐四分五裂,居然还可以干涉周边外藩国主废立。让人不得不感慨,大唐果真是水深不见底,虎死不倒威啊。

    不过这支军队领头之人,却听不到类似的议论。做戏做全套,他们这一路上走得很慢,走走停停,但凡有集镇与县城,军队都会停下扎营,并不着急赶路。

    几天后,远征渤海国的队伍行进到曹州宛朐(山东菏泽城区以西20公里),这是一座大城,光是户口在册的就有三万户,县城外围又形成了一道没有城墙的“外城”。由于在白沟边上,漕运发达,因此城外渡口处非常热闹。

    并未受到多少战乱的影响,或者说这两年迅速恢复了元气。

    曹州曾经产“鲁锦”,驰名大唐。

    虽然织布工艺很一般,但用色大胆不拘一格,给人以鲜明豪放之感,受众甚广。方重勇安顿好兵马后,带着何昌期、崔乾佑等人在宛朐城外的商品闲逛,就看到了曾经一度消失的鲁锦。

    “这种布也有人买吗?”

    护卫打扮的何昌期小声嘀咕道。

    其实他说的是废话,因为就在此时此刻,卖鲁锦的商铺就人来人往的,显然生意很好。

    “天下稍稍安定下来,百姓们自己就可以找到出路。”

    方重勇摆摆手随口说道,压根就懒得搭理何昌期。何老虎就喜欢那种华丽又细密花纹的衣服,不稀罕粗纹路又单色调的那种。

    其实各地的特产,都有其诞生的背景和需求。某人不喜欢只是因为他不在这里生活而已。

    “大帅,我们带兵去登州,汴州不要紧么?如今河北可不算太平啊。”

    身边同样是护卫打扮的崔乾佑,忧心忡忡的询问道。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他其实是想坐镇汴州的,不过看上去方重勇另有安排。

    在崔乾佑看来,这次登州之行,很可能也只是跟大钦茂客套客套。真要出兵渤海国,那是不可能的,至少方重勇不会亲自带兵去。

    他就是这么认为的,然而方重勇没有任何明确表示。

    众人来到路边的一间茶楼,里面很多人,正在听一位说书先生说书。说书的内容,正好是“永王让国,方清不受”。

    说书兴起的时间不长,剧情也不长,但是书的种类很多。

    方重勇找了个雅间听书,剧情已经进展到永王李璘登基称帝,然而管理不好天下,以至于民怨沸腾。

    李璘向方清提出禅让,但被对方坚决推拒,最后只好将军政大权交给方清,然后自己当个太平天子,什么事情也不管,整天就泡在女人堆里了。

    “这说书的把那狗皇帝说得太好了。”

    何昌期抱怨了一句,却看到方重勇面露思索之色。

    “大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