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run running run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贼寇残余,不是几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就能肃清的。对于新收复地区采取半军事化管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下官这便去传令。”

    元载低眉顺眼的对方重勇行了一礼,后者立刻写了一封亲笔信给何昌期,让他到杭州以后,将其交给车光倩。

    等元载拿着信离去之后,方重勇这才来到墙上挂着的地图旁,查看地图上标注出来的战略要地,以及兵力部署。

    杭州以南的越州与明州,从地形上看,与杭州是一个版块的。也就是说,收复此地,很可能近期就能完成。

    袁晁麾下的贼军,肯定也不会在这里跟官军硬碰硬。

    在逃亡的过程中,贼军数量肯定会大量减少。然后逐步被官军逼退到台州、温州等地。那边山多,地形也很复杂。

    与此同时,贼军的质量,却很有可能大大提升。这些人会遁入浙江以南甚至是福建的山区,在这里占山为王,长期跟官府缠斗。

    剿灭他们所需要的兵力,肯定不会那么多,但所需的时间,一定会大大延长,甚至十年之内都搞不定。

    “可惜了,人算不如天算。”

    方重勇长叹一声。

    未来,只能更多的采用政治手腕,用怀柔政策,去解决这些所谓的“义军”了。

    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遁入山林的叛军,最后会退化成山匪,对政权不再有致命威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贼寇的生命力会变得极为强悍。

    常常是他们所在的朝代都已经被送走,而这些人在山林里,都还是依旧活蹦乱跳,没有被官军完全剿灭。

    类似情况,历史上早有先例。比如说黄巾之乱,一两年就平定了。可是其余波甚至十多年后还在。

    方重勇忽然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太平,与长治久安,或许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自己统一天下,再造一个新时代,究竟需要几年时间呢?

    他第一次有了或许到自己晚年,也未必能一统天下的忧虑。

    如何在走得稳的情况下走得快,很难有标准答案。

    ……

    出于对战局的忧虑,义军领袖袁晁下令,围攻苏州的义军,迅速撤到杭州郊外。

    什么辎重财帛都别去管了,直接退回来就完事。

    与此同时,他还派人去了一趟湖州,要求其弟袁瑛,停止进攻常州,撤回来稳固湖州防线。

    袁瑛那边都是“嫡系人马”,还算是遵守军令。但苏州那边的义军,一听说要他们撤到杭州郊外,便彻底炸锅了。

    有人听命令走了;有人舍不得抢来的财帛,都是拖着板车在走;有人干脆不把袁晁的命令当回事,直接在就近的城内当起了土皇帝。

    还有一部分人,察觉到袁晁的情况不太美妙,选择北上常州,直接投靠了官军。

    围攻苏州的义军,在不接到袁晁的命令之前,还能表面上组织起来。状态虽然懒散,但好歹还是听指挥的。

    然而他们在接到袁晁下达的撤退命令后,几乎转瞬间就失去了完整建制!

    这些义军不再是一支聚集起来,听从号令,统一行动的主力。而是变成一支又一支规模只有数百人,甚至只有几十人的零散队伍,以同乡、亲友为纽带聚集在一起。

    不同的队伍有不同的想法,各行其是,根本就不听其他军官的指挥。

    看到有队伍陆陆续续抵达杭州,又听说了苏州那边的乱象,袁晁立刻意识到:如今大事不妙了!

    他的命令,原本只是想让围攻苏州的队伍退到杭州来修整。

    顺便以绝对优势兵力,将杭州城彻底拿下,以解除后顾之忧!

    但袁晁似乎忘记了一点:这些义军,在不久之前,他们还是在田里刨食的农夫。并不是从小就参加军事训练的所谓“良家子”。

    这些人,并无多少参战的经验,很多人甚至连团结兵都没当过。

    这些“义军”的军官,素质也很令人捉急。

    在攻势如潮的时候,这些人都知道,不卖力就会死,只有拼下去才有活路。

    可如今袁晁让他们撤退,这便已经暗示了,官军的反击要来了!他们已经打不下去了!

    华亭县的粮仓被烧,更加推波助澜的这方面的问题。

    “袁大帅,某些苏州那边来的队伍,不愿意听从调遣,他们已经绕开我们,向会稽去了。”

    正当袁晁心中骂娘的时候,副将走进来,对他抱拳行礼道。

    “不听命?不听的话连粮秣都没有,他们吃什么?”

    袁晁一脸错愣问道。

    军粮就是要挟钳制部曲听话的重要“武器”,苏州那边的义军拿不到粮秣,怎么维持自身呢?

    袁晁没想明白这个问题。

    “大帅,江南富庶,民间,还是很多粮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