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第二十九章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凌琰惦记着两人一整年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又是溺水,又是摔断骨头。计划着好好犒劳一下,奈何自己手艺有限,一连想了许多天都没想出个的所以然来。

    眼看到了年尾,书院中的事务繁忙,嬷嬷们接连告假回乡打理家中。明子君干脆般进了书院的后院,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魏思林有时也前来帮忙,凌琰想不到在这一方面他竟然也是个好手,将班上一群皮猴收拾得服服帖帖,见到他就甜丝丝地喊一声“小魏老师”。

    二人搭档十分有默契,凌琰想着不能让人家白帮忙,于是托明子君将薪水转交给他,算是自己聘用他了。

    魏思林起初并不肯收下,道:“这本是利国利民的份内事,我受之有愧。”

    明子君在一旁劝说,一番推脱之下,他最终收下了这份来自凌东家的薪水,教书也更加认真卖力。

    方圆十里内有孩子的人家,提起凌琰的书院,无不笑呵呵地来一句:“书院啊,老师好,条件好,特别是小魏老师,我家孩子可稀罕了,天天回家叨叨。”

    后来凌琰和荀奕提及此事,恰逢荀父前来洽谈,二人知晓后对魏思林更加器重,来年荀氏举孝贤的人选也就此定了下来。

    那天,凌琰得知此事之后,恨不得抱着荀奕原地转圈,奈何长辈还在场,只能作罢。

    荀父到闽州来为皇家春猎做准备,整日待在行宫处监工,并不怎么待在闽州荀府。问了家中好之后,便离了家。

    赵氏拉着她的手,总是笑盈盈的脸上也带上了一丝愁容。她带着凌琰回到自己的小院,这一处十分僻静,院中陈设古典,到了室内,墙壁上竟然订着一副完整的虎皮。

    “这是我的第一个猎物,那时父王问我想要什么奖赏,我说我就要这张完整的虎皮。”

    说这话的时候,赵氏仿佛回到了自己在北国时的少年时代,自己总是女扮男装,活脱脱一个鲜衣怒马的少年郎。

    她将一副弓递给凌琰,凌琰险些被这沉重的弓压到手腕。只见赵氏笑盈盈地握住,几乎是毫不费力的,一把北国重弓被拉满。

    可是不一会儿,她就放下了,眼神在弓身流转,带着怀念与不舍。

    “唉,不比当年了,现在能拉开已经是我的极限了。唉,你说,人有的时候怎么就老了?”

    凌琰不知一向乐观的赵氏为何今日要向自己展示这北国重弓,为何又满面愁容,这是她第一次听到赵氏承认自己的年老。

    往日荀奕提醒她上了年纪就不要总是出去跑马,会伤了身子。

    赵氏先是重重拍了他后背一巴掌,接着拍拍自己的胸脯,毫不畏惧,一脸自信,仿佛自己永远是那个在北国草原上驰骋的少女。

    “哎,你娘我可是宝刀未老,什么年纪大了,胡说什么呢你。”

    赵氏眼中似是有泪花,她用指腹轻轻抚摸着这个陪着自己走过了大半辈子的老伙计。她抱着重弓,拉着凌琰的手在榻边坐下。

    “子敬和明儿从小长于中原,并未到过北国辽阔的草原。他们小的时候,荀家说学骑射也是无用,我说,那怎么行呢?不学骑射将来遇到危险怎么办?靠读书可保证不了自己的安全。”

    “正逢阿帕托人送了两匹北国大马来,两个小小人,还没马腿高,就开始学骑马了。”赵氏用手掌比划了一下高度,仿佛荀奕和荀明昨天还是那个弓都拉不开的小小人。

    凌琰的脑海里不禁开始出现处两个小人,在马背上跌跌撞撞地骑马,卯足了力气去拉怎么也拉不开的弓,完了赵氏在一旁一边跑马一边拉满弓,顺便嘲笑一下两个小家伙。

    赵氏保留着许多在北国时的习性,听闻当时荀氏并不满意这桩婚事,她虽是北国的公主,但是比起京城内朝廷重臣的闺女,在政治利益上的价值还是逊色了不少。那时荀家长公子是远近闻名的青年才俊,不过二十出头便位列三公,权倾一时。

    他们和家族抗衡,和世道抗衡,虽然过程艰辛但是结果算是完满。

    荀家姐弟刚出生那会儿,赵氏便提议带着孩子搬出去住,荀氏老宅太过压抑,她并不认为在这个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能够拥有健全的身心。

    于是荀父带着妻儿另开了府邸,完完全全全从荀氏老宅搬了出去。

    家中长辈对于此事颇为不满,几次找上门都被荀父挡了回去,偶有他不得空,赵氏便插着腰站在门口,几个北国猛汉挡在门前,颇有种鱼死网破的气势。

    斗了二十几年,孩子都长成大人了,赵氏与荀氏本家的几个长辈关系并没有得到缓和。

    “我们井水不犯河水,子敬和明儿作为晚辈已经够懂事了。当初我就不同意明儿入宫,那地方吃人不吐骨头,他们围着我三天三夜我都没有松口,要不是明儿一时心软,我高低得给他们一人一耳光。”说到荀明的事情,赵氏语气愤愤,恨不得将那群老头子千刀万剐,以弥补自己掌上明珠深陷后宫之恨。

    凌琰隐隐觉得,自己即将接触到这次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