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煽动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世子他说要报复我》 

    第二日,赵眄下了早朝后直奔庐陵府,外头果然聚集了比昨日还要多的人。大门一开,衙役们还没后退到两边就被众人挤到旁边去。

    他们的手上拿着诉状,不一会儿将前厅站满,让人没有落脚之处。

    赵眄一一接过诉状,只见他的眉头几乎要拧在一起,后槽牙咬了好几次,瞥见手边的诉状堆积如山,后头又有一大堆人等着。

    虽有陈梢云在旁协助,但这么多人今日之内是绝对接见不完的。更何况,大多数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今年发生的也有,好几年前发生的也有。

    赵眄接连两天窝在庐陵府,将这些诉状按照时间、内容进行分类,吩咐衙役带着他们到相对应的部里去登上花名册,扬言一月内会给出满意的答复。

    登记名字后,人渐渐来得少了,前厅空旷下来,陈梢云走过来,言语间透着不看好:“殿下那封告示一出,可想过今日这般?下官看了这些诉状,要么没有解决,要么就是解决了不满意的。”

    赵眄:“如此,不是更能发现问题所在吗?”

    “殿下此举是为百姓行了方便,他们高兴了,对于那些拿俸禄的人来说,却不见得。”

    赵眄较着一股劲:“朝廷要他们办事,难道要先哄高兴了才给办吗。”

    “那这几日上朝,朝中可有异议?”

    说来也奇怪,御容案的时候,有人巴不得让赵琇知道他的错处,此次这么大的动静居然没有人上奏,赵眄答:“暂无。”

    陈梢云沉声:“没有,才是最值得奇怪的。”

    早朝时。

    朱内官对着阶下众臣工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报——”一个小内官一路从殿外小跑进来,跪下禀报:“陛下,一群百姓聚集宣德门外敲响了登闻鼓。”

    赵琇:“有何事?”

    “说是诉状递进庐陵府后便再无回音,上门询问还被赶出来,已经有人伤着了。”

    赵眄目光一凛,扭头看向那位小内官,心下道:在这等着我呢。

    “庐陵府尹,你可知此事?”

    赵眄拱手:“回陛下,臣知道,这几日臣已经陆续处理递上来的诉状,只因太多,所耗时间过长,才允诺一月后再答复。”

    “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

    “说吧。”

    “吏部这几日收到许多呈报,皆与此事相关,原本已经在乡里打好的官司突然又在庐陵府重新审理,流程就得再走一遍。一来二去导致庐陵府事务堆积,刚接手一个结果又来一个,根本来不及处理,自然引来百姓不满。况且有些小案本只需要调解,却要求同其他大案一样,耗费的人力也就比以往多。”

    “陛下,巡防营也有呈报,聚集起来的百姓越来越多,围堵在御街上,但又不能驱赶,只能多加人手,可是这样难免产生误会起冲突。”

    “陛下,臣也有疑问……”

    “……”

    朝中对赵眄举措的异议层出不穷,登闻鼓一响就都爆发出来,得亏他们忍了这么久。

    赵眄依旧从容,对吏部的人道:“此举只是试行,并未完全落实,他们既然觉得应付不过来,为何不同我说一起商量对策呢?”

    有人即刻反驳:“那就更应在朝堂上商议,陛下,一件未经商榷之举就轻易下达,长久下去只会激起民愤,以致失了民心。”

    赵眄藏在袖子下的双手用力握在一起,他向外迈出一步,缓缓扫视了一圈,反问:“诸公何不想想,这些诉状为什么会如流水般递进庐陵府?难道是他们故意找麻烦?还是在一开始有些人就胡乱搪塞,没有尽心?如果百姓认同结果,那又怎会要求重新审理呢?这时候怎么不担心起激民愤、失民心了?”

    其他人还想再驳,赵琇出声:“行了,都别争了,谏院如何看?”

    于是谏院的马无言郑重对赵琇道:“陛下,在其位谋其职,一切只为顺应民意,或可绝官不为民,民不信官的局面。”

    赵琇听后捋了捋小短须,点点头问:“大相公你以为如何?”

    韩骞:“回陛下,依老臣看这不失为一件好事,但是府尹有些操之过急了,可见诸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应当再议一下具体事宜,需各部官员共同配合才是。”

    “太子呢?”

    赵眄抬头望向赵瞻,不知为什么心里打起了鼓。

    赵瞻:“臣赞同大相公所言,问题已出,不如各部上呈各自见解,不过当前应先安抚宣德门处的百姓。”

    赵琇:“嗯,那就这么办,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飞星楼上。

    徐遗和萧程并肩站在窗前凝视着御街,赵眄在人群穿梭的身影被一览无余。

    人流一路涌到庐陵府,赵眄好不容易安抚完,人群散去后又时不时来几波,就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