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吃最火的瓜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书来了!大家都文明点,排队买,大家都是文化人。”

    “我****,你***快点,我***都等多久了!”

    豫省,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县城,此时的他们跟无数普通的内陆小城市一样,贫穷,信息不发达,反应慢。

    春交会已经过去很久了,他们这里才开始报道这事,北平文艺的《李幺妹下岗记》这一期才到他们这里,他们甚至不知道还有一期《杜鹃创业记》。

    得益于国家的扫盲活动,很多人看常用文字还是没问题的,再结合语境,连蒙带猜的,也勉强能看明白。

    挣钱不积极,脑子有问题。

    贫穷,让他们更加渴望有挣钱的机会。

    没钱买书不要紧,大家可以一起凑凑买一本,一起看,谁要是敢把书弄坏,一顿揍是少不了的,这可是公共财产。

    李家庄,李三柱骑着自行车跟着公社书记到十公里外的县城开会。

    这自行车是用欧阳远寄回来的工业券买的,有了自行车,平时做什么都方便了很多。

    会议内容就是鼓励这些大队长,带着生产队的人一起搞副业。

    现在生产队的副业很多都是一些轻工业产品,比如说什么毛线袜之类的,集体的小作坊,这些轻工业正好跟棉纺厂有相似之处。

    “给大家发个参考资料,大家看看,学习学习,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那篇《李幺妹下岗记》,重点学习。”

    李三柱翻着手里的书,看到作者名字叫稻花的时候还嘿嘿一笑,悄悄跟书记说:“我闺女也叫稻花。”

    书记板着脸说:“别说话,好好听。”

    李三柱赶紧正襟危坐,这大会开完,回去公社还要再开会,传达思想呢。

    他们公社领了十几本书,每个大队分一本,书就夹在二八大杠后面的夹子里,绝对不会掉。

    晚上,李三柱忙活一天,好不容易才有时间看书。

    公社前两年通了电,但是很多人家都不舍得用电,一块钱一度的电,他们一年下来都不一定能挣一百块,分摊到每一天,三毛,都不够一度电的。

    大家都还是用着煤油灯,反正煤油灯也用不了几次,不用担心近视问题,平时天一黑,很快就去睡觉。

    再次看到作者名,他又忍不住跟林金凤说:“你看,这个作者的名字跟闺女名一样呢。”

    “我看看……呦,还真是。”

    正在纳鞋底的林金凤凑过来,看看名字,把手里的针在头皮上蹭蹭,边纳鞋底,边说:“也不知道闺女在北平咋样,她一个人在那,孤零零的,多可怜。”

    “她咋是一个人呢,那她男人,欧阳,他就不是人啦。”

    林金凤没好气的说:“我是那意思吗,我可怜我闺女都不行。”

    “那不也是我闺女,真舍不得,那当初闺女要嫁欧阳的时候,你怎么不说。”

    “我敢说话吗,你这个大队长都同意了,我敢说什么!”

    两人声音越说越高,某个瞬间,同时不吭声,只剩下煤油灯的黑烟缓缓升腾。

    “我想闺女了。”

    李三柱没吱声,他也想,但是他不能说:“早点睡吧,改天,写信给他们,他们学校应该有电话,问问电话,到时候打电话给他们。”

    昂贵的交通费,李三柱也没能力说带着林金凤去看闺女。

    郭为民给李稻花送了袋苹果之后,李稻花就没再见过他,听说他天天早出晚归,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在干什么。

    没了琐事打扰,李稻花也就能专门的写她之前许诺的新书《华尔街奇遇记》。

    如她所说,这确实是个亿万富翁的故事,不过这个亿万富翁是个骗子。

    梁宁之前听到消息就回去复命,她的任务可是非常重要的。

    李稻花的两篇小说现在都是全民追捧,北平大马路上,十个人里,有一半人手里都有北平文艺。

    原本冷冷清清的营业执照办理处,现在也是围着不少打听消息的人。

    当然,绝大多数只是来打听打听,看看情况,看看别人都来做什么,破釜沉舟,豁出脸的勇气,不是人人都有的。

    因为没有路,为数不多的办理营业执照的人都是把李稻花的创业记当做教科书来用的。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里需要重点注意,哪里需要找人帮忙……

    有些速度快的人,已经吃到了第一批红利,他们也不傻,当有人问挣不挣钱的时候,就说还行,能吃上饭。

    其实背地里偷偷数钱,数的嘴都合不拢。

    但是人多了,总会有人喜欢炫耀,说自己一天就能挣多少多少钱,你要是给足情绪价值,他甚至还会指点人,怎么估计别人一天挣多少。

    根据他说的方法,围观群众很快就反应过来,之前说不挣钱的人,很多其实都挣钱,只有少数人,是真的不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