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拜访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大年初一家人在一起吃了早饭后,朱母就带着朱自强和朱自新俩兄弟前往他们的爷爷奶奶家去拜年了,本来初二才去的,但老两口想两个孙子想的不行,要求初一就送过来。所以吃了早饭没多久后,在一切准备妥当,三人就出发了。
朱自强朱自新他俩的爷爷奶奶一共养育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最小,朱父算是家里老大,本来三个孩子,家里应该有点困难的,但是朱自强兄弟他俩爷爷的爹人家会经营,在战争年代,做点小买卖,再加上祖上传下来的地,以及平时的乐善好施,但最主要的是战争年代,家族里有多人参加了抗日以及解放战争,甚至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都有家族人员参与,可惜战争是残酷的,最后这些为保家卫国参站的亲人都没了,有的成为无名烈士不知生死,有的倒是回来了,也是伤残负伤退役了,能活着回来的十不存一。
新中国后,朱家也是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积极把自家祖上历代积累下来的八十多亩地重新划分,因为只能算是小地主,平时又乐善好施,关键庄子上大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一个地方,多多少少都算有点姻亲关系,很可能百八年前是一家,所以虽然后来地被分了,但是还是留下了十几亩地,等到朱父长大成人,三兄妹再一分家,每家也能分个两三亩的,勤耕细作下,日子相比于其他人家,还算不错。
如今朱父作为老大留在了家乡,家里的老二听说去南方闯荡,如今也算一个小老板,在广东那边和一大家闺秀结亲后成家立业,除了当年结婚时以及后来有了孩子后回来了几次,后来也很少回来这边,不过每年逢年过节1都会打电话过来,朱自强听朱父之前提过,他这个二叔在南方开了厂子,后面又开了个公司,做起了生意,听说生意不小,具体如何,也不是太清楚,听说每天都挺忙的,几年回不来一次,不过每年逢年过节都会给这边家人邮寄吃喝用的东西。
作为朱自强朱自新兄弟的小姑,当年大学时谈了个对象,对方是郑州那边的高干子弟,只不过后来家家里响应国家号召,去了新疆支边去了,听说后来家里就在那边落户了,对方父母在中原这边就是市政府编制人员,因为响应支边政策,所以到了那边都在原单位部门各升了两级,因为当时那边严重缺干部,到了那边也能以老带新,把内地好的政策带过去,更好为祖国边疆发展和新人培育出工出力。
朱自强朱自新的小姑和他们的姑父学校认识时,他们姑父家里才刚迁过去没多久,所以户口还没落户那边,主要当时想着等自家孩子大学毕业再考虑落户的事,否则会因为户口的事影响学业。他俩的小姑后来因为爱情和自己响应国家政策双重原因,大学毕业后落户到了新疆那边去了,后来也是在那边成家立业工作。跟家里二叔一样,也是逢年过节打打电话什么的,年可能才能回来一次,朱自强朱自新兄弟俩这么些年也才见过小姑两回,一回是朱自新出生时,一回是朱自强小学毕业那会,一大家子商量着给家里两个老人过个大寿热闹热闹,顺便多年未见的一大家子也能团圆一下,才又见到一回。
朱自强朱自新他俩的爷爷奶奶人不错,这么多年和周边邻居都相处的很好,因为两个孩子一个立业在广东,一个成家在新疆,几年见不到一回,所以朱自强朱自新兄弟俩从记事起就知道,每个月都要去那边住两天,只不过后来随着朱自强长大,尤其是今年去了县城上学,已经几个月都很少来这边了,都是朱自新偶尔过来住两天。
朱父家离他爹家不算太远,一个在庄子这头,一个在庄子那头,之所以如此,是他爹那边住的是原来的老庄子,随着2000年开始庄子上新修了一条公路,不是很宽,但并排三辆车通行还是没问题的。这条路是当时的镇上为了发展经济以及方便群众去县城赶集新修的一条公路,然后后来的年轻人就陆陆续续为了方便,就把家修在了路的两边,逐渐形成了新的庄子,朱父当年在这边一个是因为路的便利,还有主要原因是因为这边有他家的地,他新分的地就在这边,于是在原来这边只有一座茅草屋的基础上陆陆续续扩建了如今的院子。
两家中间有个大概两里地,也就是一公里的样子,所以大冬天走路就得一会,更何况还带着礼品啥的。
等母子三人到达这边,看到院子里老两口正在为午饭做准备。
三人下了车,朱自新就赶紧朝院子里一边走去一边大喊爷爷奶奶过年好。
朱自强和朱母把准备的礼品从车上抱下来也准备往院子里面走。
老两口其实前面就听到车声了,不过因为在忙,所以等收拾好出了房门,三人已经进到了院子里。老两口看到小孙子朱自新朝他俩小跑过去,赶紧迎上去道:过年好,过年好。让爷爷奶奶看看我小孙子长高了没。
就在这时,朱母和朱自强也到了老两口跟前,把东西放下后,朱母说道:爹娘,过年好,外面冷,咱们进屋说话吧。
朱自强也跟着道:爷爷奶奶新年好。
朱自强爷爷道:好,老伴,咱们进去吧,进去说。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