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小儿肝囊肿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EB病毒,也叫亲吻病。 

    顾名思义,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唾液。 

    好发人群在3-5岁的孩童。 

    “EB病毒,大部分成人都携带,只是因为免疫系统强大,不会患病。” 

    “但孩子不同,从母胎出生,前六个月会因为携带母亲的抗体,不易生病。” 

    “后面随着抗体减弱,自身免疫系统还没有完整建立,3-5岁是最容易患病的阶段。” 

    “很多父母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习惯性亲吻,却容易将自身携带的病毒传染给孩子,从而让孩子患病。” 

    肖晨光在对患儿家庭了解后,基本已经推算出这个结论。 

    而刚才患儿妈妈习惯性的动作,更加证实了这一猜想。 

    其实肖晨光曾经也碰到过这种案例。 

    当时更离谱。 

    孩子的奶奶,因为根深蒂固的观念,每次喂养孩子,都是先将食物咀嚼一遍,再进行喂养。 

    说来不可思议。 

    但这是以前真真实实发生过的事情。 

    孩子患病,奶奶自责不已。 

    后期跟孩子采取分筷后,再也没患过此类疾病。 

    也算进一步印证了EB病毒为什么会称为亲吻病的原因。 

    “肖主任,血的化验单出来了,这是血常规的报告。” 

    急诊值班护士,在给孩子用完药以后,一直在跟检验科沟通,让他们抓紧出检验结果。 

    “白细胞计数3个,中性粒细胞上升,C反应蛋白也高。” 

    “最关键的单核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都在上升,再结合查体,基本能确诊患儿EB病毒感染。” 

    肖晨光拿着血常规的单子一看,挺标准的EB病毒感染指标。 

    这就像孩子感冒发烧,去医院看病,坐诊大夫让孩子抽血,看化验单判断是否病毒感染,是一个流程。 

    高热,白细胞计数上升,一般是细菌感染,用头孢、青霉素抗菌消炎。 

    超高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下降,一般考虑病毒感染,多喝水,物理降温,顶多再开一些奥司他韦抗病毒。 

    “天成,给孩子开上阿昔洛韦,同时继续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以静推半只地塞米松。” 

    说着,肖晨光又看向第二张化验单。 

    这是一个急查的大生化,里面的电解质,钠钾镁钙等微量元素还算正常,孩子没有因为发烧,出现明显脱水的症状。 

    只是,另一面那明晃晃的上升箭头,密密麻麻的,看的肖晨光眉头紧锁。 

    果然。 

    患儿的肝功异常,谷丙、谷草、转肽酶都比正常值高上一二百。 

    浓缩的血红蛋白也提示脾脏出现了问题。 

    “肖主任,他的化验指标怎么这么高?” 

    一旁的齐天成,刚准备给孩子下医嘱,却瞥见了肖晨光手里的化验单。 

    上面的数值,高到吓人。 

    心想这EB病毒居然这么厉害,竟然已经让孩子的肝功受到了损伤。 

    “天成,儿科医生下不来没关系,你给他们科里打个电话,问问3岁孩子如果用保肝护肝的药,如多烯磷脂酰胆碱,剂量、浓度、用法该是多少。” 

    肖晨光虽然临床经验丰富,但涉及到孩子,特别是婴幼儿的用药,还是要小心谨慎。 

    所以他才会征求儿科医生的建议。 

    其实。 

    对于胜利医院没有儿科急诊这一块,肖晨光一直耿耿于怀。 

    但以目前的形势,又没有太多的办法。 

    毕竟相比较人人嫌弃的急诊科,在所有从医行业者的内心,儿科才是地狱级别的开局。 

    患儿量大,却因为年龄限制,不敢用药,不能用药。 

    一般的检查,如带射线的CT、X片等,能不做就不做。 

    所有诊断,全靠医生的个人能力。 

    还要一天到晚被投诉,甚至有被揍的风险,说是为爱发电,都在夸儿科医生。 

    在同行眼里,他们才是一群真正的勇士。 

    “好的,肖主任,我马上去问。” 

    齐天成在看到那堆异常指标,知道事情紧急,没有二话,直接一个转身,再次跑到护士站去打电话。 

    与此同时,急诊走廊里传来一阵锵锵声。 

    那是铁轱辘与地面转动摩擦所发出的金属声。 

    眼睛都有些没睁开的影像医生,推着半人高的B超机快步走来。 

    “谁要做B超?” 

    医生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张口询问。 

    “这个孩子。” 

    一旁帮忙开门的急诊护士,立马指向抢救室病床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