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来日方长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想起自己之前因为催婚遇到的糟心事,何晓洁的脸色黑沉了几度。
抱怨道,“妈,您就别乱点鸳鸯谱了,你看看你之前给我介绍的都是啥样的人,晓爱将来是大学生,用得着你发愁她嫁不出去吗?”
王桃枝面上有些挂不住,“我又没逼着她赶紧找,大学当然要以学习为主。
这不是怕她说话不过脑子,在老师面前没有好印象吗?大学生确实能分配工作,但将来分到哪里,待遇如何,还不是要靠老师帮你参谋?”
何晓爱不耐烦地听着,心里却决定毕业后一定要留在大城市里,做什么都自由。
她应付着说,“知道了妈,只要能考上,我肯定认真听课。”
接下来的一个月,何家的大门总会时不时被敲响,随着清脆的车铃声,邮递员同志的脸变得逐渐熟悉。
他把最后一封录取通知书陆陆续续送到当事人的手上,由衷地感叹,“你们家可真了不得,我负责的这几条街,就你们家考上大学的人最多。”
何瑞雪翻看着期待已久的通知书,往他自行车筐里放了一把糖,“麻烦你了。”
邮递员脸蛋红红的,连忙摆手,“不麻烦,我巴不得多上门几次呢,就当是讨个好彩头,往后我的孩子要是和你们家似的,那真是做梦都能笑醒。”
如何瑞雪预料的那般,燕京大学在他们省招生名额有限,忽而录取分数线格外高。
得益于她报考的经济系暂时没有多少人问津,她没什么波澜地被录取上。
通知书如奖状般十分简朴,没有后世花里胡哨别出心裁的样式,但每一封都是校长和系主任亲自书写批阅。
上面签署的姓名无一例外都含金量,何瑞雪抚摸着略显粗糙的纸张,深吸了一口气。
努力几年,总算是有了一种尘埃落定的踏实感。
何晓华的成绩早就在市里引起轰动,燕京大学的招生人员亲自打电话到招生办,安排他将来的入学。
为了和对面大学抢人,他们提出的补贴比寻常的学生增加一倍,不过都让他给拒绝了。
何晓华觉得自家并不缺钱,国家本就在困难的时候,多余的补助金应该用在更需要的同学身上。
因此让人更加高看一眼。
各大报纸早就听到风声想要采访他的事迹,得知何家的几个子女基本上都考上大学,而且成绩相当不错后,顿时坐不住了,纷纷上门要求拍摄。
何家的百分百入学率甚至惊动了市政府,被立为家庭教育的典型。
蒋孟衡的父亲蒋荀带着教育局的几个高层领导上门慰问,纺织厂的厂长副厂长,百货商店的韩书记,街道办的主任……
凡是能和他们一家扯上关系的,平时难得一见的干部,全都带着礼物不请自来地过来祝贺。
凡是能当上高层的,情商绝对是能过关的,态度和蔼而亲切,仿佛比自家的孩子考上大学还要欣慰。
夸赵梅丫两人教导有方,桃李之心,为国家培养出好几个人才,把她捧得满面春风,拉着对方的手说了好一会育儿经。
慰问结束,他们在院子里与何家人合照,镜头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奖励。
何晓华被簇拥在最中间,何家人与领导们错开站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真心实意的笑。
拍照结束,众人又聊了一会才离开。
蒋荀的秘书留下来单独给何晓华送去市里给他的奖励,五十块的奖金以及一块手表和两支钢笔。
别的不提,那块新型号的手表绝对是大手笔。
可以说这个待遇连状元都没有,估计蒋荀自掏腰包贴补了不少。
何瑞雪猜他是报答何家当年帮他脱困的恩情。
当送走一批接着一批打着各种名头过来慰问的小领导,前来恭喜的邻居,以及非要拉关系的远房亲戚,已经是月上树梢。
何家人关上大门,不约而同大松了口气。
赵梅丫起先还挺享受旁人的追捧,但类似的话听多了也觉得索然无味。
再说,今天荣誉的焦点和主角是何晓华,她的冬宝一直被忽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