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技术爆发与打算(二合一)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黄昏在前,一切都准备就绪。
“好吧。”汪相继循着他的目光望去,“所有人!各就各位,给面壁者看看天梯三号的运作状态如何。”
……
电视上正在播出天梯三号试运行的实况。
看电视的是三位老人:张援朝与他的两个老邻居杨晋文和苗福全。
他们都已年过七十,虽说不上老态龙钟,但也都是真正的老人了。
对他们而言,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是他们可控的范畴,唯有什么都不想地在这非常岁月里安度晚年了。
除了孩子们,他们唯一还会担心的人,就是离开了十多年的嬴政。
因为害怕造成社会恐慌,联合国便全面封禁关于基因武器的事情。
也因此,他们根本不知道嬴政已经躺枪,并且到现在都还在冬眠中,吊着最后一口气。
这时,张援朝的儿子张卫明领着孙子张延走进家门,他拎出一书包的书籍,说道:“爸,我把你们需要的学习资料都领回来了。”
张卫明说着,首先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书籍,递给父亲。
“哦,跟以前的书本完全不同了。”杨晋文在旁边看着说。
起初,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乔·哈德森的面壁计划。
可就在几年后的今天,这竟演变成世界经济史上的超级神操作。
知识能够赚钱,却由国家全权管控学习资源,这就造成大量人才无法回流到与教学相关的行业。
相当于与公务员挂钩,一样难。
至于其他行业,由于市场上人才多了,企业招募新人的同时,所给予的工资便一再下调,这就是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所在。
老企业迅速衰败,新生企业迅速崛起,不仅打破了固有经济市场,还给国有企业打上一瓶强心剂。
这样循环下来,国家便有钱支付面壁计划所带来的巨额费用,还换来大量可靠有用的人才。
这种改变还在持续当中,没人会知道最终走向是怎么样的。
现在,人们对于太空生活,充满了向往。
因为在那里,他们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没那么夸张。”苗福全摆摆手说,“厚是厚了点,但知识还是以前的知识,将来也是如此,别说了,看电视。”
这时,从张援朝的书籍中掉出一块u盘,被杨晋文捡到。
“小张,这u盘是干什么的。”
张卫明顿时想起来,“哦,那是给延子的学习资料,大概有256g。”
这么小的孩子,能消化这些?
打量着这个精致的u盘,张援朝道出自己的看法:“现在什么都用v装具,也难怪国家会发放这玩意,不过我还是认为小孩子少接触点电子产品,会比较好。”
听闻,杨晋文摇摇头,暗笑对方是个老古董。
“照你这么说,当初纸质书籍刚出现时,一些古人还认为用竹简读书学习会更有效果,可结果呢?”
张援朝厌烦道:“别偷换概念,电子设备多伤身体,我就延子这一个孙子。”
无后为大!
“如果没有智子,说不定你所说的那些危害,在未来的某一天就真的解决了。”
“唉,三体人还真没干过什么好事。”
说着,张援朝把学习资料扔到桌子上,转向电视。
屏幕上,那个圆柱形运载舱从基座升起,飞快加速,消失在黄昏的天空中,由于看不到导轨,它好像是自己飞升而上的。
据说运载舱的最高速度能达到每小时500公里,即使这样,到达太空电梯的同步轨道终点站也需68小时。
接着,镜头转换到安装在运载舱底部的摄像机摄下的画面,60厘米宽的导轨占据了画面相当大的一部分。
由于表面光滑,几乎看不出运动,只有导轨上转瞬即逝的标度才显示出摄像机上升的速度。
导轨在向下延伸中很快变细消失,但在它所指的遥远下方,“凡尔纳岛”呈现出完整的轮廓,仿佛是被吊在导轨下端的一个大盘子。
这时,他们很难发现地面上的那一小团黑影中,有面壁者乔·哈德森的存在。
或者说压根就看不见,这太渺小了,除非镜头给一个特写。
这时,杨晋文想起了什么,“我给你们俩看一件稀罕东西。”
他说着站起身,迈着已经不太利落的步子走出去。
很快,他把一片烟盒大小的薄片放在桌子上。
张援朝拿起来看了看,那东西呈灰色,半透明,分量很轻,像手指甲盖。
“这就是建造天梯的材料!”杨晋文说,有点炫耀的感觉。
“好啊,你儿子竟然偷拿公家的战略物资。”苗福全指着薄片说。
“剩下的边角料而已,据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