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怒闯孙家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她也不想欺君》 

    果然不出他们所料,相比于河东,河西打的才更艰难,远远望去像是黑云压城一般。

    苏瞿白等人加入混局,直至夜幕才将戎狄打退,他们狼狈逃窜,古怪晦涩的语言一声又一声,每一声都在诉说他们的失败。

    晋王他们乘胜追击,一直打到戎狄与河西的边界,戎狄损失惨重,此番吃了个败仗士气颓靡的很。

    晋王还是住了脚,戎狄虽然损失惨重,但他们河西军也不见得比他们好上多少。伤兵还需处理,打了一天一夜都疲倦了,再打下去也没必要。

    城池和人命守住了比什么都强,这个道理他们懂得不能再懂了。

    幽州、河东、河西都不安定,还需人坐镇。待到分岔路口他们也没矫情的这不舍那留恋的,痛快的寒暄两句便各自领兵奔去。

    三座城池坐落在大昭的边界,成拱卫之资,牢牢地将大昭的江山守住。而这三座城池的将士则是捍卫这片土地的一座座高山,他们用身躯,用血肉守住他们身后的家,身后的人,不曾退缩一步。

    焦灼的战况停下,三座城池各派人返京报送军情,军情自古是重事,八百里加急一点都不为过。

    远在千里之外的盛京很快便收到了消息,这种喜甚至冲淡了国丧带来的乏味,虽处在国丧期间,全国百姓不得过多流露喜色,但私下多多少少还是面带喜色与有荣焉。

    民间的呼声其实很好传达,李恪隔天便从朝臣口中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没觉得有什么,甚至百姓和乐融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但总有古板之人扫兴。

    李恪看着面前一脸正色、蹙着眉与他讲不合礼法的礼部尚书,嘴角抿平,其余大臣见此敛声不言。

    “陛下,国丧期间,民间风声不宜……”他话还没说完,李恪便将他的话堵在口中,“不宜什么?我看是你们舒坦日子过久了,忘了为官的本分了。”

    “为官者,先为国,再为民,后为君,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你跟朕这里谈礼法,朕倒要问问你,礼法为何?”

    礼部尚书一怔,也反应过来不再说了。

    “民乐,君乐。先帝一生为民,如今百姓和乐,他看到自是会欣喜慰藉。民间风声开放是好事,不要成天将礼法摆在嘴上,礼法是人定的,不是来控制人的。”李恪懒得听他们一群老酸儒在这里之乎者也,一挥手让他们全滚蛋了,只留下了左丞一人。

    “梁温呢?”李恪随口问了一句,他听说左丞特意登门拜访梁温,却被一句男女授受不亲避开了,他当即就觉好笑。

    梁温这哪里是躲左丞,这是在躲他呢。她是怕掺和进盛京的浑水里,惹得一身荤腥。

    左丞被拒之门外倒也不气,他也知晓梁温躲得不是他,自打知晓梁温是个女子,还是梁旭川的孩子后,他一直拿梁温当成没长大的孩子。面对小辈,心中不自觉就包容平和了些。

    “这两天她一直在苏瞿白府中,也不出门。”左丞没刻意打听,就只知道这些。

    李恪一直没抬头,他在看会试之人的名册,还没翻看几页就嗤笑一声,将名册扔在一旁:“你瞧瞧,他们这手一伸就伸不回来了,这名册上若干人,竟没几个清白出身。”

    少了那些个守礼的老酸儒,左丞也没太拘着,上面接过名册看了两眼。就这两眼就看出不少熟知的名来,卖官鬻爵的风气还是太盛行了。

    当初先帝在位,自遮耳目,全当看不见,维持表面的和平,实则大昭朝廷早就被蛀虫腐败的不成样子。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如今李恪登位,必是不会再忍,一改之前风气,还朝堂清正。

    “陛下可有人选?”左丞没多想就问了下,李恪如今只差一场登基大典了,朝臣已然称其为陛下。

    李恪拿起一封帖子来,左丞细细看过,有些不懂,直到看到籍地为丰泽县,心中有些错愕。

    “陛下,她只是个女子。”左丞想起那个瘦弱的身躯,不免多说了两句。

    “是女子,亦是才子。”李恪见他那副不赞同的样叹了口气,解释道:“放心吧,朝中人心不古,一时之间朕也挑不出个合适的人选,想来想去还是她最合适。再说,那人与梁温有些渊源,她不会坐视不理。”

    “她哪里合适,梁温替您收拾孙氏还没完,哪里抽出空来干这个?”

    “徐家来京了,估算着时日今日晚间便会到了,孙家之事自有徐漱玉处理残局,若是这最后一点都做不到,朕真的要把大昭的商途交给他们吗?哪里有只得好处不付出的,世上没有这样的好事。”

    左丞不再相劝,纵观朝堂之上,最合适的确实只有梁温。她不属于任何党派,是直臣、孤臣。

    李恪低头,想了想还是说:“此间事了,何去何从朕不插手,且看她的意愿。”

    李恪也不是因为他有多善心,而是梁温本就是一介女子,生在世上已然不易,还要因种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