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渡与自渡,坐而论道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紧紧地握住陈朵的手,眼中满是心疼和欣慰,她能感受到陈朵的变化,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一种真正的成长。
而其他“绝顶”见状,也纷纷点头,对陈朵的此言表示赞同。
刘备摸了摸下巴,饶有兴致地说道:
“有意思,道友之道,看似与佛门相似、却又截然不同,佛门讲究慈悲,而道友的道却更像是一种自我救赎,一种自我完善,最终达到‘渡人’的目的。”
“这倒是与我之道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他说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身为曾经的君主、亦是行剑道之武者,他之道在于“天下”、在于“中正”,这也便必须要自身的“修行”足够方才能行直踏正。
的确有显示之处!
而在他身旁、精通机关之道的黄月英则抱着双臂,微微点头,沉声道:
“道友之道,更注重‘行动’而非空谈,她以自身的经历和感悟,阐述了‘自渡’的真谛,这比任何空洞的理论都更有说服力,不错!”
而随着陈朵的阐述、以及众人的不时插话与交流,论道的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道”的理念,延伸到修行方法,再到求道的意义。
众“绝顶”各抒己见,思想碰撞,激发出无数火花。
就这样,这场论道持续了很久,直到夕阳西下,众人才意犹未尽地停了下来。
但很显然,在场众人中还有一位不愿停下,毕竟其所行之道本身也是与陈朵之道最为契合的。
待众人收言,他便又再度开口。
只见此时,解空大师微微颔首,目光落在陈朵身上,带着一丝探究:
“陈施主所言‘众生皆苦,唯有自渡’,与我佛门‘救苦救难,普度众生’似乎有所不同。”
他捻动佛珠,语速缓慢而清晰。
“不知陈施主如何理解这其中的差异?”
很显然,他这是想要以佛理论道,进行更深一步的交流。
陈朵略微沉吟,眼神飘向远方,似乎在追忆着什么。
片刻后,她收回目光,语气平和地说道:
“大师,我曾深陷囹圄,身不由己,是“天庭”的各位、是夏烨,教会了我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我’。”
“他们给予我的,并非直接的解救,而是让我找到了自己的‘道’…这便是自渡!”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
“而我,也希望用我的‘道’去帮助他人,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渡’!”
“说得好!”
听闻此言,众人都不禁动容,旋即陷入思索。
而解空大师则眉梢微动,沉思片刻,缓缓说道:
“陈施主所言,贫僧理解,但佛门认为,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我佛慈悲,愿以大智慧、大慈悲,渡化众生脱离苦海。”
他目光慈悲,双手合十。
“不知陈施主以为如何?”
陈朵起身,双手合十回礼,交流至此,她的举止间已尽是从容和自信。
“大师慈悲,但我以为,佛渡众生,更渡的是‘心’,而非外在。”
她语气平和,却字字珠玑。
“真正的解脱,在于‘明心见性’,最终指向的,仍然是自渡。”
她说到“自渡”二字时,眼神中闪过一丝坚毅的光芒,那是经历过迷茫与痛苦后,最终寻找到方向的坚定。
解空大师听后,低头沉思,手指缓缓捻动佛珠,木质的佛珠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在静谧的竹林中格外清晰。
他眉头微蹙,似有所悟,却又仿佛陷入了更深的思考,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映照在他袈裟上,更显庄严。
一旁的黄月英见状,轻轻眯眼:
“道友的解释,我颇为赞同。”
她语气清脆,带着一丝“研究者”特有的严谨。
“每个人的‘心’不同,其‘苦’亦不同,所需的‘渡’自然也不同,因此,自渡才是根本。”
她说话时,目光在陈朵和解空大师之间来回移动,似乎在比较着两者理念的异同。
竹林间的微风拂过,带来一丝清凉,也吹动了几片竹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一直关注着二人论道的周圣,此时也忍不住开口。
“在下觉得,陈朵姑娘和解空大师的见解都很有道理!”
他虽然并非“绝顶”,却也从中悟到了不少道理。
“我道门有云,‘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与‘自渡’的理念,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仿佛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哲理,已然进入了一个悟道的玄妙之境。
“‘渡’,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探索的过程,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