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脑补进行时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和往常一样的,刘协一条搬家的命令之后,半个天下的文武百官都在尽可能的找来身边的幕僚,思虑天子的深意。
其中,曹操在好不容易回到邺城之后,一听说天子要迁都,立刻又带上了身边一大票的文武百官,马不停蹄的重新往许都赶,一直到晚上过了黄河,重新回到官渡一带安营扎寨的休整了起来之后,才终于抽出时间叫来自己的一众幕僚一块聊一聊,天子这次到底有什么深意。
当然,不管有什么深意,曹操都必须得回去就是了,毕竟一岁半的太子如果能监国的话那就是怪物了,所谓的太子监国,还不是皇后摄政,群臣辅政么。
曹曦摄政,自己无论如何也得看着点;群臣辅政,这个时候他更不可以不在。
不过,明明还只是在赶赴许都的路上,曹操就已经觉得心里有点慌了。
“各位,你们说天子如此着急的迁都,甚至不惜以太子监国,到底是意欲何为呢?公仁,你先来说说你的意见。”
董昭见曹操先点自己的名字,心中不自觉的就开始紧张了一下,而后低着头思索了起来。
说来,这董昭原本应该是曹操的心腹重臣来着,在刘协穿越回来之前就已经担任了洛阳令这样的重担,也该着他倒霉,在刘协的一顿骚操作中莫名其妙的就丢了位置,想要讨好夏侯惇救夏侯楙的时候又阴差阳错的把自己给坑了,一脚踢去兖州跟着程昱混了好几年,结果人家程昱去荆州的时候也没能带走他。
曹操当然知道董昭此前是为夏侯惇顶了雷,对自己应该还是一片忠心的,然而当年董昭之所以能够出头,正是因为他帮着曹操搞定了穿越之前的汉献帝。
想当年,董昭还是张扬举荐给刘协的手下,那时候他就跟曹操勾勾搭搭,将曹操请到了洛阳,之后,又是董昭帮忙出谋划策,帮他成功迎到了天子。
当时曹操跟刘协汇报的是洛阳缺粮,咱们暂时去鲁阳找点粮食吃,结果走到半路的时候突然命令部队拐弯,就把天子和朝廷都给弄许都来了。
这个计策是董昭出的,十之八九也是董昭劝的,毕竟这董昭作为当时大汉第一忠良张扬留在洛阳负责照料天子起居的重臣,刘协不信他还能信谁呢?
虽然从结果上来看吧,你看这迁都许都才五年多一点的光景,刘协已经把天下中兴的差不多了,而曹操在奉迎天子的这件事情上呢,也早就已经给了官方定性,认定那是挽狂澜于既倒的不世大功,天子也不可能再因为这件事去找曹操的麻烦。
但不找曹操麻烦可不代表不找董昭的麻烦,甚至根本用不着刘协自己动手,这董昭如果敢回许都的话,张扬就是直接拎着宝剑杀上门去一刀弄死他,恐怕都没人敢为了他去廷尉府喊一声冤。
因此,这曹操重新启用董昭来做自己的府臣其实还是有风险的,绝不是什么好选择。
但不启用还不行,崔琰必须留在邺城留守,而其余启用的那些冀州、青州名士,不说能力上是不是真的值得信赖,忠诚上曹操就觉得不太靠得住,想来想去,还是将已经深深的得罪了天子的董昭给重新启用了。
而这个问题,自然就是曹操对董昭的一点考校了。
毕竟今时今日的天子,与当年刚刚被他奉迎的天子可是完全的判若两人了,而作为幕僚,最重要的任务不就是帮着自己解读天子的深意么。
董昭也明白这个考校的意思,沉吟了一会儿之后道:“天子如此急迫的迁都,所图自然不小,自他亲政以来,中枢的行政架构虽然看起来还是差不多,但实则上照比于此前,里子里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可以说是全新的行政架构了。”
“天子改革,不屑于法古之名,每每总有出人意料之举,处处都是前人未有之行。现在看来,这些设置的举措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与天子本人的威望是分不开的,说实话,以当今天子的威望,中枢怎么设计都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
“然而世人皆知,天子雄才,欲创万世之法,又向来推崇法家的治国之道,自然想看看离开了自己,尚书台、议税阁还能否正常运转,若是出了什么小问题,也可以查漏补缺,毕竟此次迁都,确实是调整朝廷中枢结构,最佳的时机。”
曹操闻言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道:“不错,应该确有此意,还有呢?”
“这……我朝以来,君主大多早崩,致使新君即位之时往往年纪尚幼,不得不依靠太后听政,进而外戚专权,霍光王莽,陈藩窦武,甚至是先帝时的大将军何进,都是如此,天子恐怕……是在防患于未然吧。”
“嗯,具体说说,要如何防患于未然呢?”
“一来,是想看看魏公您会如何做,二来,是要检测一下皇后有没有稳住政局的手段,三来,是要看看新设置的议税、盐铁等措施能否挡住外戚的专权,至少不要像霍光那样威胁到皇权。天子为了今天显然早已经布局了多日,他现在人还在洛阳呢,又不是真的驾崩了,如果这样,皇后还没有能力稳定朝局的话,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