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被任命升官的那些官员们当下是什么想法,崇祯并没有心思去揣测更多。
在书写完相应的圣旨之后,他便开始认真思索起了当前朝廷走到这一步之后,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他所构建的几个体系中,村令体系现在已经能够很好地运转,并且能够把乡村这个人数众多,但是过往管控力度很弱,甚至几乎没有效果的地方完全纳入大明朝廷的管控之中。
而在现在不断将更多城池更多村落扩张进入到新政体系之后,这些地方的反馈,也都是正面的,积极的。
所以,村令体系至少现在是不需要大改了。
再之后,农令体系。
这个体系经过了崇祯之前辛苦重构,然后重新执行之后,效果方面就明显提高了很多很多,加上本来农令这个体系重要的就是农令本身的能力以及官府的信誉度。
所以,尽管还没有体现出成果,毕竟现在还只是春天而已,至少都要等到入秋的时候,这些被农令覆盖地方的种植效果,才能够展现出来,并且得到评判。
可是,尽管如此,根据当前各个地方锦衣卫传来的消息来看, 至少所有农令所在的村落之中,百姓们都对此非常满意非常高兴。
能够得到自己所知道的农事老师傅的教导, 农民们普遍都认为自己这次种植的农田肯定会有更好的收成。
在这样的情况下, 农令体系至少当前是需要修改的, 如果说还需要大的修改,那也肯定是等到这一季的农作物收割完成, 将整个农令的工作都核查一遍之后的修改了。
所以,现在的农令体系也是完成状态,不需要进行修改了。
除此之外, 就只有官员体系,这个体系是完全超出了崇祯期望的,这个体系的建立完全就是为了让京城得到更好的治理, 然后让崇祯不必将那么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下区区一个京城的管理之上。
但是,因为有底层这些相当刻苦相当努力相当能够做实事的官员, 以及足够公平的晋升体系,所以现在的官吏体系展现出来的效果,远远超出了崇祯的期望。
在新政的整个体系朝着其他城池之中铺设的过程之中,崇祯能够从日报之中清楚地感觉到, 整个新政体系的铺设,确实是根据官员体系的铺设来进行的。
甚至, 在县城府城的官员将地方官吏起来之后, 村落之中的管理都会更加轻松更加快捷。
这一点, 是崇祯在以往从来没有想过没有以为过的。
目前看来,这三个崇祯所创建的新政, 不管是之前保佑很大期望的体系, 还是原本只是想着差不多就可以的体系,至少现在确实都是很好很好的状态,完全足够统治这个国家, 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美好了。
但是,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
“现在, 新大明的土地太小了。”
崇祯对着御书房中的舆图喃喃。
京城一城培养起来的官员, 加上新军将士的陪同以及帮助, 就将三个府的大小都纳入到了新政的管辖之中,而且眼见着第四个城池也要开始了。
这样的新政铺开速度,相当厉害。
厉害到,如果保持这个速度,那么等到下一批,包括京城在内的所有城池之中再次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吏员之后, 当前整个新大明的范畴之内,都会被新政所治理,而且,还将会有多余的官员余量!
是的,新大明的地盘,小了。
现在的崇祯感觉,原本以为靠着自己这个亡国之君来管理,已经很大甚至过大的地盘,这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下来,就已经到了明显必须增大地盘不可的程度。
最开始有这样感觉的时候,崇祯还担心是自己想错了,或者估计错了,毕竟,这么一大片的地方,若是能够治理好,就已经属于是国之能臣。
但是现在对照着舆图,崇祯发现,他的感觉并没有出错。
新政一旦搭建起来之后,传播的速度是真的太快了,以至于,如同星星火光,眨眼之间就能够燎原。
新大明这点地盘,对于新政,对于新大明来说,太小。
“看来,得找太祖聊聊这方面的事情了。”
崇祯翻看着日报, 确定现在的情况确实一切向好,便打算着将新大明的土地继续扩大。
至于方向, 他更希望是南北并齐, 一同扩充。
北面, 是因为毕竟那是满清的鞑子从大明的手中夺走的地盘, 无论如何,哪怕是为了尊严,这些地盘也必须收回。
就算这些地盘上太冷了不好种庄稼,也可以如同建立部落代替村庄,以游牧来代替耕种。
寇可往,我亦可往。
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能够牧畜维生,那么汉人一样可以,而且,新政的体系变化之后,一样可以用在部落的管理上。
村令代替部落长,农令则用来知道畜牧以及治疗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