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第一百三十五章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色也不太好。
他黑着脸沉声道:“前几轮皇兄向蒙古部族征召士兵时,察哈尔部一直置若罔闻,只怕布尔尼当时便有心思,只是一直隐藏得很好,而如今见咱们的战力尽数被投放在南方战场上,无心顾及蒙古以后,他才心生反意。”
琪琪格口干舌燥。
半响她才苦笑一声:“那如今……要如何?”
没有人怎么打仗?
奇绶和隆禧也是面面相觑,唯有沉默无声。奇绶苦笑一声:“要儿臣说……只能搏一搏了。”
隆禧握紧拳头:“或许能引诱一番?”
奇绶摇摇头:“一模一样的招数,还能有用吗?”
要他看……怕是难了。
隆禧沉默不语,显然他也没有几分把握。
兄弟两人相视一眼,眉宇间都带着一缕挥之不去的阴霾。
琪琪格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殿宇里寂静非常,所有人的心情都是一般沉重。
乾清宫里的康熙也是左右为难。
最后他还是与隆禧想法一般,试图引诱布尔尼,以尝试不用兵戎相见来平定这场叛乱。
只可惜布尔尼不上当。
等到康熙十四年三月,康熙下诏封信郡王鄂扎为抚远大将军,刚受封为和硕泰亲王的奇绶与图海为副将军前往漠南平判。
而后又经再三讨论,还是决定封皇后所出嫡子保成为太子。
历史兜兜转转,又回到正途上。
第二次荣封太子的保成对此并无特别大的感觉,或许是因皇额娘在世,上辈子年幼时的宫人难见踪迹不说,就连最为熟悉的兆佳嬷嬷也早已被送出宫室。
至于留在自己身边的宫人,皆是由皇玛嬷和皇额娘精挑细选而出,一个比一个规矩,想找个碎嘴的都困难,更不用说找出个敢在背后怂恿挑拨自己和保清关系的。
宫里是一贯的谨慎。
琪琪格的心思落在深陷战争中的普通百姓身上。即便土豆玉米提前出现并开始推广,即便土豆玉米的产量出乎众人预料,只是随着战争时间拉长,灾民流民也在不可避免的变多。
琪琪格招来御医们询问情况。
随后她与皇后、隆禧、永干以及恭悫等人一起,联手将此前用于大地震和山东疫病中的灾后防治内容整理成册,大量印刷送往前线各地官府处,尽可能的减少灾后损失。
民生医用方面琪琪格能给出办法。
可是上前线打仗,组织兵力上她就抓瞎了。除去好生安抚康熙,给他鼓劲打气以外,琪琪格也只能祈祷一切能够平平安安的过去。
康熙十四年的开端异常艰辛。
不过到了下半年却是开始好转,先是远在黑龙江的恭亲王常宁传回信件,称边境战事暂且停歇,罗刹国有谈和之意,并愿组建使团赶赴京城。
随后信郡王鄂扎传来捷报,已抓住布尔尼。
紧接着前线传回消息,隔海而来的郑经与耿精忠交恶,两方居然将清廷抛之脑后,自顾自打了起来。
最后福全还送回一个让人又是后怕又是惊喜的消息。
十四年六月,荆州再次大汛。
福全、安亲王岳乐以及大部的清军此时都在荆州城内驻扎。
而吴三桂正占领上游。
只要炸掉荆州河堤,肆虐的洪水将会直击安亲王岳乐和裕亲王福全等部,毁掉大清十之三四的军队。
当然还有整个荆州城里的百姓。
幸亏吴三桂良心尚未泯灭,他断然拒绝了幕僚的建议,没有选择炸掉堤坝。
福全和安亲王岳乐事后才得到消息。
看完这一份奏折,康熙、琪琪格和太皇太后都是冷汗涔涔而下。
也或许是吴三桂的一念之差。
随着乱糟糟的十四年结束,胜利的天平终于开始朝着康熙倾斜。
首先被郑军和清军左右围攻的耿精忠扛不住,率先宣布投降,而后早已悔得肠子青的尚之信也迫不及待宣布投诚,朝廷尽数安抚,并无清查。
一时间不少观望之人也纷纷选择投降。
直至康熙十六年中,局势已是一片大好,三藩之乱的胜利已可以看见曙光。
甚至康熙还有心思管理起弟弟们。
隆禧性格温和,并不是上战场的料子,康熙将其加封为和硕纯亲王,跟随河道总督靳辅前往宿迁治河。对此他期待满满:“当年二哥从外面回来以后成熟不少,或许隆禧也能呢!”
琪琪格对此也很满意。
她连连点头:“能学着吃苦耐劳些,明了百姓疾苦也是好的。”
当然最好在治河上也学习一些。
靳辅是历史留名的治河名臣,要是隆禧能从他身上学一些能耐,想来日后的仕途也会顺畅许多。琪琪格越想越觉得是个好主意,回头拉着隆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