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5章 来自未来大师的铜炉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造型显得稳重大气。炉身的线条流畅自然,优雅的弧度宛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圆润的口沿,仿佛带着一丝微笑,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沉淀。束起的颈部,更显炉身的挺拔,如同一位身姿优雅的君子。

    炉身圆鼓,像是蕴藏着无限的能量。乳足圆硕,与炉身浑然一体,仿佛是自然造化,毫无雕琢之感,却又透露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炉底平滑如镜,垂弧敞阔,更显大气。内膛平整光滑,可以清晰地映照出人影。

    铜炉的皮壳呈现出栗子色,厚重而细腻,仿佛是历经了岁月的洗礼,才沉淀出如此迷人的光泽。优质的铜料,赋予了它沉甸甸的分量,拿在手里,可以感受到它沉稳的力量。轻轻叩击,清脆悠扬的声音在耳边回荡,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炉底刻着「陈乔生制」四个字,字体清晰有力,彰显着制作者的精湛技艺。

    底款

    陈阳的眼神掠过那件铜炉,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他轻轻地将炉子拿在手里看着,指尖摩挲过炉身,感受着那份岁月的沉淀。

    这炉子入手沉重,显然不是那些轻飘飘的现代工艺品,但铜质的色泽和包浆又告诉他,这并非一件历经几百年的古董,这是一件现代工艺品,一件出自名家之手的现代工艺品!

    底款中的陈乔生,让陈阳脑海中想起了一位后世名人,眼前的这件铜炉,正是出自这位大师早年的手笔。对于那些只认古董、不识未来价值的人来说,这件炉子只是一件毫无价值的仿品。这也难怪,加德为什么将他请了出来。

    但陈阳深知,这位陈乔生大师的技艺,在未来将会得到世人的认可,他的作品也会水涨船高,价值不菲。

    陈巧生,字彦岐,号炉香居士,他出生于铜炉世家,祖上自清朝起从事铜炉和铜器制作,陈巧生是家族技艺的第  3  代传人。70  年代起,陈巧生就致力于挖掘、恢复自明代起逐渐失传,至民国时期已完全失传的宣德炉制作技艺。

    眼前这件乔生炉,在所有古董人眼里,都是一件仿品,没人知道他的价值。但陈阳心里明白,这位陈乔生未来绝对是大师级的人物,他亲手做的铜炉,未来价值不菲。

    2010  年,雍和宫主持堪布嘉木扬图布丹活佛,委托陈乔生大师为雍和宫铸造三鼎铜炉,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师将巧生炉作为供佛礼器;2010  年沪上世博会,16  鼎乔生炉作为我国杰出文化艺术品的代表,在世博会华夏馆隆重展出,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出席世博会开幕式的各国政商贵宾。

    2013  年港城拍卖会上,一件当代仿明宣德炉经典款铜炉---带座雪花飘金双龙戏珠纹盖熏炉以  80  万港币成交,创造了我国当代铜炉的拍卖记录。

    “古有宣德,今有乔生”,这是对这位大师的评价,陈乔生依托其挖掘、恢复、发展的传统铜炉制作技艺,将我国中断近百年的铜炉文化延续香火,发扬光大。

    最关键的是,这项技术得到了传承,陈乔生的儿子接过了父亲的手艺,将铜炉文化传承了下去,成为了陈氏铜炉及巧生炉制作技艺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铜失蜡铸造技艺”传承人,并且也有很多作品,获得了大奖。

    陈巧生大师的底龙款桥耳炉

    底款

    可......可这物件怎么跟言处说呢?这可是个烫手山芋啊!说真吧,怕伤了他的面子,毕竟人家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到时候传出去,说言处长连真假宣德炉都分不清,那可就闹笑话了;说假吧,又怕他误解自己的意思,而且这玩意确实可以收藏,但它得从现在收藏,十多年之后,才能体现这炉子的价值。

    就在陈阳左右为难,想着如何跟这位言处长开口的时候,言处长却先一步开了口,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只铜炉,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仿佛捧着的是一件稀世珍宝。

    “陈老板,我想问问,这是……这是……宣德炉么?”

    听到言处这么一问,陈阳顿时愣住了,心里暗想:我的天老爷啊!这下面又不是没有款,人家清清楚楚写着「陈乔生制」四个大字,他怎么会问出这么……这么……不可思议的问题呢?

    难道他以为自己捡到宝了?陈阳强忍住笑意,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言处,只见他满脸通红,眼神飘忽不定,似乎对自己问出的问题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言处,”陈阳微微一笑,尽量用一种委婉的语气说道,“这是一款仿明代桥耳炉,所谓的宣德炉,指的是明宣德三年,由宣德皇帝亲自指导督办,用风磨铜做的铜炉,底款为宣德年制,或者大明宣德年制,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宣德炉。”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因宣德炉的独特魅力、历史价值和工艺复杂性,所以后世才有诸多仿制。”说到这里,陈阳笑着微微摇摇头,“您这个......您能理解吧!”

    言处听完陈阳的解释,脸上一点都没感觉出意外,他微微点点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