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诚意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能入中军,谁又愿意在边陲戍守呢?

    况且,夙来与乌桓各部落相善的左家,也不想让子弟在幽州戎服啊~

    万一碰上个不良官僚,直接诬陷左家阴结乌桓部落意图叛乱什么的罪名,那就是有嘴也说不清了。就算是自证了清白,也会由此在州郡主官心中种下一颗刺了。

    是故,听罢夏侯惠的言辞后,左骏伯当即便声称自己三日后便赶往柳城,定能将乌桓部落给说服内附。

    且为了证明自己并非妄言,还将那边的情况大致介绍了一遍。

    先前魏武曹操在白狼山大败三郡乌桓时,并没有将所有亲袁乌桓部落都攻灭或降伏,还有个别部落带着残余族众随着袁尚、袁熙跑去了辽东。而待公孙康将袁尚、袁熙传首给曹操后,他们这些部落又逃回来了高柳、阳乐、昌黎等地苟延残喘。

    值得一提的是,阳乐县与昌黎县分别是辽西郡、辽东属国的治所。

    但源于前朝末年北疆边塞几乎失守、杂胡内迁,且加上袁绍坐拥冀州时恩结三郡乌桓,用之袭公孙瓒后方;待公孙瓒覆灭后,自辽西郡渝关以西至辽水以东的疆域,也都成为了乌桓部落的栖息地。

    这便是魏武曹操将三郡乌桓迁徙归来燕山山脉以南的最大缘由。

    让他们继续留在燕山山脉以北,中原王朝根本无法形成有效节制,亦是在养虎为患。

    故而,亲袁的乌桓残余部落逃回柳城一带后,填充着辽东与魏国之间缓冲地带,是有机会再次将部落壮大的。

    只不过,魏国与辽东公孙没有功夫搭理他们,但却是有鲜卑部落南下了。

    是白部(慕容部)鲜卑。

    这支先前栖居在饶乐水(西拉木伦河)上游山脉(大兴安岭)的鲜卑部落,因为生存环境日渐恶劣且不愿意臣服于小种出身的柯比能,故而渐渐循着河流往东迁徙,盘旋在辽西与辽东郡的北方(科尔沁草原)。

    待三郡乌桓被曹操迁徙走后,他们便开始南下,进入了辽西郡以及辽东属国的北部。

    不可免的,他们也与亲袁乌桓残余部落起了冲突。

    彼此为了争夺水草更丰茂的牧场、可避风猫冬的山阴草甸而爆发战事。

    此时的白部鲜卑首领,唤做莫护跋。

    源于部落先前刚南下之时迎来了辽东公孙的警惕,且得悉柯比能已然授首后,他便遣使者来燕山山脉南部来向魏国表示臣服、成为了附庸。

    其目的在于想名正言顺的进入辽西郡、成为柳城一带的主人后,而不会引来魏国的打压。

    是时,魏国正是迎来塞外鲜卑各部落强者远遁、弱者求附的时期,对于他的请求也不在意,直接就允了。

    反正这种数千落的小部落,在塞外比比皆是,对魏国也谈不上什么威胁。

    且白部鲜卑还有着追讨亲袁残余乌桓的作用。

    是的,现今魏国仍对塞外乌桓部落有着很强烈的戒心。

    虽然他们早就式微了、实力不值一提了,但魏国仍对他们保留着敌对的关系。

    没办法。

    谁让他们一条道走到黑呢?

    袁尚袁熙都死了那么多年了,竟然还不接受魏国的统治!对于魏国而言,不将他们剿灭了,那不是时刻让士庶想起河北之地先前属袁嘛~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亲袁乌桓的日子就难熬了。

    历经过白狼山之战、逃过公孙康的追杀后,如实力最大的右北平乌桓单于寇娄敦、辽西乌桓都督王护留两部还有上千落呢!结果此些年朝不保夕的生活,令很多族众都弃他们而去,且在白部鲜卑的逐渐蚕食下,仅剩下了数百落了。

    覆灭,也就是个时间的问题。

    也正是这个原因,左骏伯才敢信誓旦旦的对夏侯惠声称,他前去招降必不辱命。

    毕竟,在魏国、辽东与白部鲜卑三方之中,亲袁乌桓部落必然要选择一方依附才能苟活下去。如此,何不选择实力最强盛者呢?

    况且,也唯有国力强盛的魏国,才看不上他们数百落族众、不屑夺走啊!

    另一个缘由,则是左家也不再想与他们通有无了。

    王雄任职幽州时,对杂胡部落的政策是拉拢安抚,故而左家与亲袁乌桓商贸也没有什么被他人诟病的。

    但现今不仅是毌丘俭过来了,就连中军将率夏侯惠都来了。

    左家不想因为辎珠之利而给宗族招来祸事。

    是故夏侯惠登门以招降之事托付,左家当真是喜出望外——与其说是左家帮衬招降,还不如说是夏侯惠给予了他们一个化解隐患的机会。

    “对了,将军。”

    欣喜之下的左骏伯,还带着感激如此发问道,“不知将军此番招那些乌桓部落内附,是以几户出一丁随征?仍旧依着先前武帝时期的抽调比率吗?”

    吔?

    可以抽兵随征吗?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