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还年轻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丘俭又陷入了沉默。

    他知道夏侯惠方才所说的,都是在解释为何不用先前各自战略的缘由;也是为了说服他,赞同与推行辽西太守傅容提出的“耗粮”战术。

    只是让他无法认同的是

    偏安一隅的辽东,当真有那么难讨平吗?

    辽东四郡疆域虽不小,但那是苦寒之地,人口才有多少啊!

    就算公孙割据辽东已历三世,但也谈不上人皆效死吧!在代汉承天命的魏国王师来讨时,也不可能坚持太久吧!

    只要寻到机会堂堂正正的鏖战一两次,将彼击败,到时候就不乏投诚者了吧!

    公孙渊名义上还是魏国的臣子。

    治下的兵将与子民也不会有国破家亡的哀志,对辽东换个太守也不会有太大的抵触。

    但如果依着夏侯惠与傅容计议的战略来,让公孙渊有时间聚拢了所有兵力来抵挡王师,魏军真就那么容易寻到机会与他们野战吗?

    就算寻到机会了,敌众我寡,己方就能确保必然会胜出吗?

    要知道,辽东兵将自公孙度以降,可是一直都在与周边小国或游牧部落战斗中,武备不曾有过松弛。

    如此所谓的“先声而后讨”,说不定就是弄巧成拙了!原本依着他先前的定策,以渝关至辽燧皆无有人烟,大军很容易潜行过去,再持庙堂诏令诱公孙渊至辽水畔,不管彼接不接诏令,己军都能顺利逼迫彼野战以及掩攻辽燧——毕竟,公孙渊没有时间聚拢所有兵马,己方就不会有兵力劣势。

    现今倒好!

    为了数百落的小聚邑打草惊蛇不说,还要容出时间让公孙渊提前作好战备。

    这不是变相的增添战事难度、让己军劣势放大了嘛~

    诚然,辽东物产不丰,耗粮战术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但不可否认,这个战术也是一把伤敌伤己的双刃剑!

    徒增无数变数的凶险之计!

    若行此策,不成功便一败涂地,夏侯惠当真是一点后路都不给自己留。

    须臾间,毌丘俭心念百碾。

    但他明明知晓此策利弊成正比,却也没有办法反驳夏侯惠。

    倒不是主副将的职责约束,而是没有行伍履历的他,完全没有质疑的资格与底气。

    虽说,年纪更小的夏侯惠戎马从征也没多少年,奈何架不住他已然参与了不少战事、积累很多战功了啊~

    这让毌丘俭觉得很憋屈很无力。

    或是说,生活中最无奈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明明知道对与错,但自己最终还是被迫无奈的,去附和与做出错误的选择。

    所以,他心中也不由开始对夏侯惠“怒其不争”了起来。

    都说在军中将率,随着戎服的时间变长,心气与胆子是一日小过一日。

    因为经历多了,知道完事皆有变数,不敢确定明天与意外哪个先到来了,所以性情就会变得谨小慎微。

    但为何这种惯例,放在夏侯惠身上就不适用了呢?

    以前就被指摘贪功弄险的他,竟是截然相反,胆子一日大过一日。

    现今都敢在成败关乎数万大军性命、天子识人之明声誉的战事中孤注一掷,不成功便成仁了!

    说得好听点是果决、当断则断。

    但往难听了说,不就是鲁莽行事、兵行险着嘛!

    带着这样的想法,毌丘俭不由有些愤懑,愈发理解天子曹叡以及庙堂诸公为何对夏侯惠常有指摘之言了。

    当然了,现在不是生闷气的时候。

    他悄然吸了好几口气、待将愤懑的情绪抑制下去了之后,才轻声说道,“我知稚权之意,亦不否认傅太守‘耗粮’之策颇有可取之处。只是.不瞒稚权,我窃以为,此策变数太多、也太过于凶险了。战事非儿戏,稚权不可有豪赌心态啊!”

    我就知道你会求稳!

    闻言,夏侯惠眼中也闪过一缕了然。

    如毌丘俭颇为了解他行事风格般,他对毌丘俭的性格也摸清了。

    更知道毌丘俭的担忧所在。

    没有在行伍之中历练过的他,甫一戎服,便被遣来参与伐辽东这种大战事,心中肯定会有不自信。也正是这种不自信,让他变得瞻前顾后、万事皆求稳妥,唯恐战败而辜负了天子曹叡的不吝器重。

    但他也忘了一点,世事哪有稳妥之说?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在不停的变化当中!

    持重、求稳、思全、事无巨细皆考虑周全这些都没有错。

    但若是被这些因素束缚了手脚、被局限了目光、被消磨了果决之心,那就是错的!

    又或者说,这便是他与毌丘俭的理念冲突根源所在吧。

    军中将率与政务长官,看事情的出发点与行事的风格原来就不一样。

    “如仲恭兄所言,我有豪赌之心。”

    没有过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