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争吵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皇后是只忽悠精》
一时间,殿内寂静无声。
下头的朝臣一会子瞅瞅上座的帝后,一会儿子又瞅瞅下头站着的英国公。
又都各有各的心思。
清流的人虎视眈眈,就等着英国公说出什么和皇后相关的惊为天人的话,随后一把上去拿下。
世家的人忧心忡忡,生怕霍若宁犯糊涂,惹了皇帝动怒,没了阮氏、再没了霍氏……他们干脆罢官洗手去做寒门罢。
寒门的人嘛……寒门的人都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面色,他们一面悠哉悠哉的喝着琼浆,嗑着香脆的落花生,一面……装瞎。
而身为“主角”之一的阮如安坐在上头,她心头虽也忧虑,却不是担心霍若宁说出什么僭越的话。
霍若宁既不是傻子,也不是痴儿,他就算来之前吃错了药了,也不至于荒唐到这种地步。
间他一副神台清明的模样,说起话来也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阮如安觉着,霍若宁偏要把话说的这般模棱两可、似有若无,又叫人捉摸不透,是弄得人人都心生臆测,也弄得她的手……
她垂眸看向被人攥得紧实的左手,再看着穆靖南那青筋暴起的手背,那指尖隐隐都泛着白。
穆靖南显然已是怒火中烧。
为防他当众发疯,阮如安轻轻挪动身子,又轻轻抬起右手放在穆靖南的手背上,她凑近低声道:“阿南,今日是大喜之日,莫要因为小事扰了兴致。”
穆靖南只闷哼一声,没作回应,却也没把手抽出来。
见状,阮如安心下叹气,正欲再抚慰几句,让人平复些,再接过霍若宁的话头,让他好把话说下去。
可坐在一侧、将父母的举动尽收眼底的穆乐宸忽而站起身,他语调缓缓,睥着霍若宁,开口道:“大人心系朝堂,情深义重,实在令人钦佩。”
“只是不知霍大人方才所言之人,究竟是哪位佳人?既然心有所属,倒也不必顾忌,只需直言相告,孤来为你作媒。”
其实,霍若宁方才的话,阮如安来接的确是有些不大合适的,毕竟他们关系‘尴尬’,且若是一来一去、你来我往的,没得让人觉着是他们在作戏呢。
阮如安不适合,穆靖南就更不适合了。
他压根就不想接。
不开口阴阳怪气儿火冒三丈都不错了,还指望着他继续问下去?
相较之下,由穆乐宸来开这个口,的确要便宜很多。
他身份足够尊贵,年纪又足够小,且也不与霍若宁亲近的。
说句公正话,自然也算过得去。
听了太子发话,霍若宁连忙拱手道:
“禀太子殿下,五年前微臣奉旨南下戍边,途径吴郡,路遇洪水,得一姑娘所救,至此一见倾心,奈何……”
他说的条条是道,仿佛真有这么个人儿似的。
众人瞧不见的角落,李侍郎捏着白玉杯的手顿了顿,随后蹙眉看向这位英国公。
“奈何天命未许,”霍若宁顿了顿,眉眼低垂,似是在回忆,“那时臣匆忙赴任,未及道谢便匆匆而别。此后虽多有寻访,然天高地远,终未能再见。”
他话语中虽提及“姑娘”二字,但其身份却模糊不清。只仿佛道是江南一隅,风雨之际偶遇而已。
这故事落在阮如安耳里,便生出另一番味道。
谢淑妃前儿个才说了,李杳杳也算霍若宁的救命恩人,两人自然是至少都有个一面之缘的。
先头赏梅宴上,李杳杳那般轻易就向她投了诚,而今年宴上,霍若宁又拿李杳杳出来说事。
需知他已说到这个份儿上,皇帝若有心派人去查,是绝对能查到当初救他的姑娘是李侍郎之妹的。
想到这里,阮如安眸光渐沉。
这两人不会提前谋算好了,早备下万全之策,把她也算计进去了罢。
如此说来,李杳杳那小女娃能晓得她当年旧事,莫不就是霍若宁这厮透的消息……
随着霍若宁话音刚落,对面那一直兴致不大高的吴尚书轻轻冷笑一声,讽笑说道:
“江南烟雨,佳人如云。英国公所言之人,真是令人好奇。只是,不知这位姑娘芳名为何?既说相见,何以寻访多年不得?莫非……只存于梦中,实则并无此人?”
他话里话外阴阳怪气儿,瞧着面色也不佳。
想来多半是这几日内宅不宁,外头又都传起他偷养外室的‘谣言’,弄得他几头烦躁不得,自然只能逮着谁就对谁撒气。
对此,霍若宁却不慌不忙,淡然一笑,语气如常道:“吴大人如此执着于追问,莫非是动了心,想寻这‘梦中佳人’?”
这一提佳人,吴尚书面上更黑了几分。
他养在外头的那个突厥女人不知道怎么没了踪影,底下丫鬟婆子都说那女人是自己出的门,可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