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修复文物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石头和瓶瓶罐罐,带着陆青予再次回到市博物馆。

    这次的文物修复室里有了更多的观摩人员。除了张砚林,他还带了几个自己的弟子。另外还有报社记者和文化馆代表,包括老熟人苏同志。

    老熟人苏远宸手里把玩着相机,正在和《南州日报》的记者聊着天。一看见陆青予,他的眼睛亮了一下,抬了抬眉毛。

    南州市真小,哪哪儿都有你。

    陆青予对于他这副臭屁的表情嗤之以鼻,专注地跟着陆开明,听着他与张砚林的对话。

    陆开明对张砚林说:“我目前修复的思路是先修补器型,然后补铜掐丝,最后补珐琅。目前补珐琅是最难的,因为不能用高温烧制,现有的珐琅色料就没法用。”

    陆青予接着补充:“目前我想到的方法是把低温珐琅化工料和矿石彩砂混合在一起,到炉膛里用低温进行烧制。

    但是我需要借用一个文物,试一试我这个思路能否成功,会不会形成破坏。张老师,博物馆有没有价值比较小的景泰蓝让我试试呢?”

    张砚林盯着陆青予看了一会儿,她很镇定也很自信。

    “行,这一批出土的文物里面还有一个景泰蓝如意,损坏最严重。你可以试试,不过尽量不要破坏太大。将来我手艺好了,技术发展了,还要修复它的。”张砚林同意了。

    陆青予使劲点头,向领袖发誓保证不会搞破坏。张砚林让一个弟子拿来了景泰蓝蝴蝶纹的如意。

    这柄如意不到30厘米长,已经完全扭曲变形了,锈迹更加严重,釉料掉了一半。但是剩下的蝴蝶、芙蓉花和斑斓色颜,仍然能让人想象出当初的精致美丽。

    拿在手中,居然不是特别沉。

    她抬头望着张砚林,张砚林点点头:“空心铜胎,节约材料。”

    陆青予和张砚林讨论技术问题的时候,老爷子和张砚林的弟子开始修复第二件文物珐琅凫尊。

    苏远宸也没有打扰任何人,带着《南洲日报》的记者拍起了照片,并拿着笔记本在旁边旁听。

    当然,他拍了一会儿标准的场景工作照,看到认真调色的陆青予,不知不觉偷偷拍了一张特写。

    陆青予被凑过来的相机声吓了一跳,然后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苏远宸装模作样地转过相机拍起了桌上的瓶瓶罐罐。拍完后,他把相机藏在怀里转身离开,好像做了什么坏事一样。

    陆青予狐疑地看了他一会儿,发现他拿着本子采访老爷子去了。

    老爷子认真地给他讲解修复的过程,苏远宸听得很认真,笔记写得飞快。工作中的人留给了陆青予一个侧面的轮                                                廓,微微弓起的背脊,似一张蓄势待发的弓。

    说起来,苏远宸对陆青予的工作很了解,也经常参与工坊的活动和报道。因为某种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原因,陆青予对苏远宸的工作不太了解。

    每次看到他忙碌都是在写东西,也不知道他最终写了什么,发表在哪里。除了写东西,他还会做什么呢?

    “怎么了?有问题吗?”张砚林在旁边问。

    陆青予收回目光,沉浸在调配低温珐琅釉的过程中。

    终于在无数次失败后,陆青予在光洁的化学颜料里加入少量的极细石英砂,配出了五种质感比较接近的颜料,涂在如意的几处相邻的空隙内。然后拿到锅炉吊篮中,用少量的炭火烘烤。

    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工作,聚拢在炉膛旁等待结果。

    陆青予尤其紧张,她的双手手指交叉握紧,看着如意微微变红,然后快速提起吊篮远离火堆。让温度控制在烧化低温釉料,又达不到高温釉料熔点的程度。

    老爷子看了看火候说:“差不多了。”

    陆青予拉起铁链,把吊篮放在地上,让景泰蓝慢慢冷却。

    发红的景泰蓝慢慢恢复了色泽,陆青予仔细看了看,五种配方里,有些质地过于细腻,有些过于粗糙,其中一种最为接近,她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成功了!这个2号配方的珐琅质地、气孔和原来的珐琅最为接近。就用这个比例来调色吧。”

    张砚林仔细对比了最终效果,点头表示同意,老爷子摸着下巴连连说好。

    苏远宸远远地给她竖了个大拇指,陆青予心里乐滋滋的。

    张砚林派了两个弟子协助陆青予,让她把所需的颜色全部调配出来。

    陆青予数了数,大约需要三十多种,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有困难吗?”老爷子问。

    陆青予看着大家关注的目光,摇了摇头。有困难又怎么样,干就完了。

    为了尽可能地贴近原始文物,陆青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把三十多种颜色重新进行了调配,每种色彩的原材料比例不尽相同。最后在如意上进行了反复实验,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