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点蓝之美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文鱼是我花了老长时间才淘到的。你知道青文鱼有多贵吗?”

    “青文,鱼?”不知道为什么,听到前两个字会有点脸红呢?苏远宸盯着青文鱼,轻轻摸了摸玻璃鱼缸。

    鱼儿们摇摇摆摆,吧唧着嘴游了过来,还以为有人要喂食了。等半天也没有美食,然后失望着摇头摆尾地离开了。

    梁梦雪还是觉得儿子不对劲,但是她没空探究,锅上烧着菜呢!她转身回了厨房。

    9月7日,是个晴天。秋季的晴天万里无云,天空碧蓝高远。

    陆青予在第一缕阳光照耀到门框的时候就醒了。

    她坐起来洗了把脸,梳理好头发。左右各编了两根细小的麻花辫,再把麻花辫和剩下的头发一起束成了马尾,这样能保障一天发型都不乱。

    简单吃了点粥和馒头,又带了一些放进书包。她不知道工坊的食堂的食物要不要钱,她现在身无分文。

    爷爷笑眯眯地等着她把书包里的东西又整理了一遍,然后两爷孙一起出了门。

    还是九路无轨公交车,空荡荡的狭长空间,两排整齐的铁质座椅涂着绿色的漆。随着汽车的行驶,座椅摇摇晃晃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窗外是早起的人,走路的、骑车的、坐公交的。和平电影院清晨是关着门的,贴在门口的海报鲜艳夺目。

    陆青予忽然恍惚起来,她第一次在这个时代睁眼,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

    现在,她已经认同了陆青予这个身份,开启了一个新的旅程。如同她曾经笔下画过的那些女孩子,坚韧而美丽。

    天和珐琅工坊今天喜气洋洋,门口有不少家属送新人入工坊。

    年轻人个个光鲜阳光,喜气洋洋。路过的老工匠也不免带上笑容,仿佛看到工坊朝气蓬勃的明天。

    在赖鑫的指挥下,新人一起先集中在门口的空地上,整齐排成了五列。

    新人看到陆青予到来,不由自主为她让开了路。谁也不敢公开小看她,为她的技术,也为她舌战群雄的勇气,让她站在了第一排。

    赖鑫对此不置可否,轻哼了一声。

    到了8点钟,王                                                敬国打开了外宾服务部的大门,然后站在门边对大家说:“各位同志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是我们天和珐琅工坊的工匠和学徒,试用期一年。我们的课程从工坊的历史和产品开始,请大家跟我来……”

    陆青予率先走了进去,大队伍陆续跟了进来。

    “我们天和珐琅工坊建成于1864年,是宫廷造办处退休的老工匠回家乡时创立的。当年出了不少好作品,一价难求。他死后将手艺传给了孙子,他孙子生活的年代动荡不堪,不仅没有后代,景泰蓝也差点失传。

    他一生收了三个徒弟,分别是大徒弟彭耀祖、二徒弟陆开明、三徒弟李长生。大徒弟彭耀祖老同志带领着我们改制了我们的工坊,三位师兄弟共同将景泰蓝发扬光大,有了如今的规模。

    现在彭耀祖老同志已经过世,由他的儿子彭城同志担任总经理。陆开明同志是掐丝工艺的高级技工,带了很多徒弟。李长生同志是绘画设计的高级技工,是我们工坊的总设计师和顶梁柱。

    希望大家看见两位老前辈多点尊重,说不定老先生会教你们一点私活儿。”

    大伙儿都笑了起来。

    王敬国等大家笑完了,再引着大家到了展厅,这里陈列着工坊建成以来最经典的作品。

    “这是工坊建成后第一件作品,做的是庆祝新年的装饰盘《福寿万代》。”

    “这是获得全省工艺美术大奖的作品《孔雀宝瓶》。”

    “这是领导来参观时获得极高称赞的双莲瓶《并蒂莲》。”

    “这是我们最畅销的一套茶壶,是国外的订单。”

    陆青予紧紧盯着这些流光溢彩的作品,只差没有上手摸了。每一件都是独特的造型,别致的花纹。

    景泰蓝就这么静静地立在这里,就有玉的温润,珍珠的亮泽,瓷器的细腻,琥珀的通透,黄金的璀璨。和黑白灰红为主的80年代主色调形成鲜明对比。

    “这件作品是我们李长生师傅设计,彭耀祖师傅制作铜胎,陆开明师傅掐丝点蓝,共同烧制打磨的《和平三足象鼎》。”

    陆青予凑近三足鼎,每一只足都是一头大象,朝着不同的方向。整体是蓝绿色的,点缀着黄色、红色、白色的花朵,鼎足和把手是金色的。

    一旦看见它,就挪不开眼睛了。

    “王经理,这点蓝是什么意思?这景泰蓝明明色彩丰富,为什么叫景泰蓝,不叫景泰红、景泰黄呢?”有学徒问道。

    大家都笑了起来。

    “点蓝又不是真的只点蓝色,只是蓝色最多而已。”旁边有个高个子的男人笑着回答,模样还挺周正。

    大家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