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友军(二)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马车摇摇晃晃的行驶着,这个时代的马车没有减震系统,在泥泞的土路上颠簸不堪,刘明承只感觉屁股都要颠没了,这辆马车才缓缓减速,渐渐停了下来。 

    刘明承感到一丝好奇,掀开马车门帘看去,却见前头的官道上车马人畜堵成一团,隔一阵才缓缓向前移动一些,仿佛有什么拦河大坝在拦着这股人潮。 

    一名护卫挤到前头去查看,过了一阵才挤回来汇报道:“少侯爷,前头永宁县境边有衙役设了卡子,路上的百姓大多是去永宁县赶集的,都被他们拦着盘查。” 

    “永宁县的衙役?呵!听说吉安城里的清军连城都出不了,永宁县反倒有衙役能跑出来设卡盘问?”刘明承冷笑一声,扫视着官道上的商贩百姓,眼中闪烁着微光:“这么多商贩百姓都是去赶集的?永宁那么个穷县,能有什么东西买卖?” 

    “多备些银钱,等会看看能不能从那些衙役嘴里套些话出来……”刘明承吩咐几句,他心中猜测,那些“衙役”设卡盘问,估计就是借机收些杂税厘金,设卡抽厘本来也是官府军队最常用的“创收”手段之一,趁机多收厘税、贪墨入囊,同样也是下面的兵吏常用的敛财手段之一,清廷清军如此,吴军同样如此,想来那些“衙役”也不能免俗。 

    跟着人潮缓缓行了一阵,远处的景象却让刘明承有些惊诧,一条烂泥官道,渐渐变成了石子铺成的大路,路旁栽种着垂柳、搭建着一个竹木主体的风雨长廊,长廊之中排着一排木桌,臂膀上裹着红巾的文吏坐在木桌后,正在书写发放着什么。 

    风雨长廊和道路两旁有七八个衙役在维持秩序,引导着官道上的百姓商贩排队进入风雨长廊,周围还有一些穿着民装的青壮在协助,他们或提着竹矛、或挎着腰刀,腰间大多缠着竹条镖,刘明承猜测,他们便是红营的“田兵”了。 

    路边还有一些头上戴着滑稽纸帽的男女在那些田兵的监视下清扫着路面、拾捡着等待的百姓和商贩们扔下的各种垃圾和牲畜拉下的粪便,刘明承看到一个大胖子,走两步都是气喘吁吁的,手里的扫帚却不敢放下,依旧尽心尽力的洒扫着。 

    “少侯爷,俺问过了,都是些劳改犯……”刘明承的护卫显然比他更好奇,已经去主动询问了一番:“有吉安府下的官绅地主,还有一些青楼老鸨、赌坊坊主什么的,都是身子差或年纪大干不得重活的,所以被押来清路扫街劳改。” 

    刘明承点点头,心中暗暗想着:“听闻红营把吉安府的大官绅大地主扫了个空,在吉安城下大开杀戒,杀得人头滚滚,如今看来……似乎也不像传闻中那么凶暴。” 

    又等了一阵,终于轮到了刘明承他们,刘明承下了马车,有个“衙役”拿着根竹竿挑起门帘朝马车里查看着,又蹲在地上查看着马车底部,刘明承朝身旁的护卫使了个眼色,那护卫摸出一些银子凑到“衙役”身前,满脸堆笑的递了过去:“差爷辛苦,这些茶水钱,请差爷笑纳。” 

    那“衙役”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之色,喉咙明显的咕隆一下,却慌忙往后退了一步,怒道:“去去去,有纪律,不准要老百姓的银钱,这是贿赂,大庭广众之下,莫害俺丢了差事去蹲班房!” 

    那护卫僵在原地,回头看向刘明承,刘明承也有些讶异,那名衙役显然不是什么道德高尚的家伙,对银钱是有贪心的,但他也很明显的慑于红营的纪律法规,只能压抑住自己的贪心。 

    或许他私下里依然会贪污受贿,但这已经足以证明红营的纪律严明、管束严格了,毕竟无论是清廷还是吴军,莫说大庭广众之下收受银钱,便是公然索贿敲诈,甚至殴打绑架商贩百姓勒索劫夺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刘明承朝那护卫摆了摆手,跟着前头一波商贩模样的人进了风雨长廊,一个臂上绑着红巾、写着“干部”两字的男子似乎是因为刚刚那“衙役”的喧闹而盯上了他们,一直盯着他们上下打量着,等刘明承来到一张桌前,那名干部抢到桌后的“文吏”身边,俯下身在他耳旁说了两句,随即那名“文吏”让开位子,那干部坐了上去。 

    刘明承心里“咯噔”一下,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了上去,那名干部拿出一张画着格子的纸来,将毛笔蘸满墨,语气温和的说道:“这位老乡,外地人入永宁县要开路条,得询问你一些问题,做些登记,你不必紧张,俺问什么你答什么便是,你是哪里人士?家中做什么的?来永宁县做什么的?” 

    “回差爷,小人是湖南人士,家里是开商号的,听说吉安、永宁这边集市繁荣,家里老爷子特地差小人来查看一二,小人初来乍到,不知永宁这边的规矩,还请差爷多多教训。”刘明承“老老实实”的答着,语气很是恭敬,那干部微笑着点点头,将那路条填得满满的。 

    “路条上画个押,拿好不要遗失,不止是永宁,吉安、永新等地也要查验这路条……”那干部将路条转了个圈摆在桌上,刘明承伸出手蘸了桌上盒子里的押泥正要画押,却忽然被那干部抓住手,他原本笑呵呵的脸上顿时阴沉下来,冷笑道:“商贾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