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深宫变革:慈禧太后的立宪之路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在紫禁城的深宫之内,夜色渐浓,慈禧太后却仍独自静坐在御书房中。
她的眼神深邃,仿佛能穿越层层迷雾,洞察世间一切的纷扰与变迁。
书桌上,一盏明亮的宫灯照亮了一份厚厚的奏章,那是刚从东京传来的,由中国留学生联名上书的请求立宪的奏折。
慈禧太后缓缓展开奏章,她的目光在上面仔细游走。
奏章上,留学生们用慷慨激昂的言辞,陈述着立宪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他们描绘了立宪后国家的美好蓝图,也指出了当前政治体制的种种弊端。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慈禧太后的心头。
她轻轻叹了口气,闭上眼睛,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绪。
立宪,这个在她心中盘旋已久的念头,如今再次被提上议程。
她知道,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清朝未来命运的关键所在。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御书房的宁静。
一位重臣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他的脸上写满了焦急与忧虑,仿佛肩负着千斤重担。
“太后,留学生们在东京集会,请求朝廷立宪。”
重臣的声音有些颤抖,他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此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朝野上下都在议论纷纷。”
慈禧太后抬起头,目光与重臣相遇。
她看到了他眼中的担忧,也看到了他心中的期待。
她明白,这位重臣和其他朝臣一样,都希望她能够做出明智的抉择,引领清朝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哀家知道了。”慈禧太后淡淡地说道,她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这是时代的潮流,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重臣愣住了,他没想到慈禧太后会如此坦然地接受这个事实。
他原本以为,这将是一场艰难的辩论,甚至可能引发朝廷的动荡。
但此刻,他看到了慈禧太后眼中的决心与勇气,这让他感到无比的震撼。
慈禧太后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繁星点点的夜空。
她的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思绪,她知道,自己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立宪之路,虽然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也是我们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慈禧太后转过身,对着重臣说道,“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为清朝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臣瞪大了眼睛,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是慈禧太后吗?
那个曾经顽固守旧的统治者,如今竟然主动提出要向西方学习,甚至要推动立宪的进程?
这简直像是天方夜谭,让人难以置信。
但事实摆在眼前,慈禧太后的态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不再是那个只知道维护自己权力的女人,而是一位真正为国家和民族着想的统治者。
她的心中装着整个清朝的未来,装着亿万百姓的福祉。
“太后英明!”重臣终于反应过来,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哽咽地说道,
“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太后完成这历史性的壮举!”
慈禧太后微微一笑,她的眼中闪烁着智慧与果敢的光芒。
她深知,这条道路充满荆棘,但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前行,前方有无数的艰难险阻等待着她去征服。
然而,她早已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迎接一切狂风暴雨般的考验与磨砺。
因为她深信,唯有顺应时代的洪流,清朝方能重获新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唯有勇敢地踏出这关键的一步,国家和民族才能迈向更为璀璨的明天。
在随后的岁月里,慈禧太后马不停蹄地展开了一系列紧密而有序的筹备工作。
她精心挑选并派遣了五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远赴西欧,
深入考察各国的政治体制,期望他们能将先进的政治理念、制度以及宝贵的经验带回国内,
为清朝的立宪进程提供坚实的支撑和指引。
与此同时,她还大力强化对内政的管理和改革力度,全力以赴地营造一个有利于立宪的政治氛围。
这一系列的举措在朝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人观望、有人担忧……
但无论如何,慈禧太后都已经下定了决心,她要带领清朝走向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与机遇的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大臣陆续回到了北京,他们带回了丰富的考察成果与深刻的感悟。
慈禧太后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后,更加坚定了自己推动立宪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