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官渡风云:雄主的兴衰之路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纲常崩坏,四方豪杰并起,皆欲于这乱世之中成就一番霸业,中原大地遂陷入了一片血雨腥风的混战之中。www.sumanwx.com在众多英雄豪杰里,袁绍与曹操,犹如两颗最为耀眼的星辰,凭借着自身卓越的实力与非凡的抱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逐鹿天下的两大热门势力,他们的一举一动,皆牵动着整个天下的局势走向。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拥有着深厚的家族底蕴与广泛的人脉资源。其凭借着家族的威望与自身的才能,先后占据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地,广袤的土地为他提供了丰富的人力与物力。一时间,麾下兵多将广,粮草堆积如山,可谓是声势浩大,威震四方。其帐下谋士如云,诸如沮授、田丰、郭图等,皆智谋超群,有经天纬地之才;猛将如雨,张郃、高览、韩猛等,个个武艺高强,能征善战。如此雄厚的实力与人才储备,本应使袁绍成为最有希望问鼎天下之人,成就一番帝王霸业。
然而,袁绍虽有雄图大略之心,却为人外宽内忌,缺乏容人之量与用人之明。尽管麾下谋士众多,却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常常因猜忌与刚愎自用而错失良机。
彼时,刘备因兵败暂居袁绍麾下,后因事离去且未归,袁绍自觉颜面受损,盛怒之下,欲发兵讨伐刘备。谋士郭图见状,急忙进言劝阻:“刘备如今势单力薄,不足为惧,曹操才是主公的心腹大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日益壮大,若不早日除之,必成大患。江东孙策威震三江,兵强马壮,主公可派人联络孙策,与其结为同盟,共击曹操。” 袁绍听后,觉得郭图之言颇为有理,遂依言修书一封,遣使者送往江东。可命运弄人,使者见过孙策不久,孙策竟突染重病身亡。张昭、周瑜等一众忠臣良将,辅佐孙策之弟孙权继承江东大业。曹操闻得此讯,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拉拢孙权、制衡袁绍的绝佳时机,当机立断,奏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意在向孙权示好,将其纳入自己的阵营,以共同对抗袁绍这一强大的对手。
袁绍见曹操又与孙权结纳,心中怒不可遏,自觉曹操此举是对自己的公然挑衅。于是,他不再犹豫,尽起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各处人马,七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许都进发。只见行军途中,旌旗蔽日,刀剑如林,喊杀之声震天动地,其军威之盛,令人胆寒。
袁绍大军压境,其谋士沮授深谋远虑,向袁绍进谏道:“主公,我军虽人数众多,但论勇猛,实不及曹军。曹军常年征战,兵精将勇,训练有素;而曹军虽兵强马壮,然其粮草储备却不如我军。曹军缺粮,此乃其致命弱点,利于速战速决;我军粮草丰足,正宜采用缓守之策。若能与曹军持久对峙,曹军必因粮草耗尽而陷入绝境,不战自败。” 沮授之言,可谓是切中要害,为破曹之良策。然而,袁绍刚愎自用,自恃兵多将广,根本听不进沮授的良言,反而大发雷霆,认为沮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竟下令将沮授锁禁军中。这一错误决策,无疑为日后的兵败埋下了深深的伏笔,成为了袁绍走向失败的关键转折点。
消息传至许都,朝野震动,人心惶惶。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据一定优势,然以实力相较,此时袁绍之兵力堪称天下无双,其势力之强大,犹如一座巍峨的大山,压得众人喘不过气来。郭嘉曾深入剖析曹操与袁绍之实力对比,提出了著名的 “十胜”“十败” 之说。曹操外简内明,任人唯贤,能够广纳天下英才,使其各尽其能;袁绍则外宽内忌,任人唯亲,致使许多有才能之士无法施展抱负。曹操当机立断,善于把握战机,决策果断;袁绍却多谋少断,常常犹豫不决,错失良机。曹操遇事分明,能明辨是非曲直,赏罚公正;袁绍好听谗言,易被小人蒙蔽,导致决策失误。曹操法纪严明,军队纪律井然,令行禁止;袁绍是非混淆,内部管理混乱,军心离散。曹操用兵如神,深谙兵法之道,能以少胜多,创造奇迹;袁绍则好虚张声势,徒有其表,实则不懂兵法精髓,指挥作战能力有限。谋士荀攸亦认为,袁绍兵虽多却不足畏,因曹军皆精锐之士,久经沙场,以一当十,士气高昂。只是曹军粮草不足,此乃燃眉之急,利在速战速决,尽快与袁绍决出胜负。曹操综合众议,深思熟虑后,整顿七万兵马,毅然起兵迎敌。双方大军遂于官渡对峙,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两军对垒,场面壮观而又紧张。袁绍头戴金盔,身披金甲,身着锦袍玉带,端坐在营帐之中,威风凛凛,尽显霸主风范。帐下张郃、高览、韩猛等战将,个个威风凛凛,气宇轩昂,阵容严整,仿佛不可战胜。曹操则率许褚、张辽、徐晃等将领出马,直面袁绍,质问其为何兴兵反叛。袁绍闻言,怒目圆睁,厉声喝道:“你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罪恶甚于王莽、董卓!你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权跋扈,妄图篡汉自立,我等忠义之士,岂能坐视不管!” 曹操凛然回应:“我今奉圣旨前来讨伐你!我曹某一心匡扶汉室,扫除奸佞,你却在河北拥兵自重,心怀不轨,分明是你欲行谋反之事!” 袁绍亦高声道:“我奉皇上衣带诏来讨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