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入住小院无望,幸亏提前准备,诸葛口才了得 第(5/7)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首,缓缓说道:“曹操的种种计谋与手段,亮虽不才,却已洞察于心,明察秋毫。然当下我军历经奔波,人马疲惫,且兵力、粮草等资源皆相对匮乏,力量尚显不足。在此时贸然与曹操那虎狼之师正面交锋,无疑是以卵击石,难以取胜,实非明智之举,故而只能暂避其锋芒,徐图良策。”

    鲁肃听闻,眼珠一转,心中瞬间有了计较。他趁机进言说道:“诸葛先生所言极是。但先生可曾想过,我家孙将军虎踞江东,已历三世,根基稳固。江东之地兵精粮足,地域辽阔,沃野千里,且有长江天险作为天然屏障,实力着实不容小觑。如今曹操之患,乃天下之患,非独刘皇叔一方之难。为何不去与孙将军联络,携手并肩,共商抗曹大计呢?如此一来,合两家之力,或可与曹操一较高下,保得一方安宁,成就一番大业。”

    刘备在一旁静静听着鲁肃的话语,脸上假意面露难色,眉头紧皱,连连摆手。他故作深沉地长叹一声,说道:“子敬啊,非是吾不愿与孙将军合作,实乃我军如今自身难保,且诸多事宜皆仰仗孔明先生谋划。他若离去,吾如失臂膀,恐难以支撑这艰难局面。再者,江东与我军之间,虽有共同之敌,但亦存在诸多差异与隔阂,合作之事,谈何容易,还是莫要再提了吧。” 鲁肃见状,赶忙再三相请,言辞越发恳切,言辞间满是对天下局势的忧虑与对合作前景的期待。他从两家的利害关系说起,旁征博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力劝刘备派遣诸葛亮前往江东。刘备这才装作经过一番艰难思索与内心挣扎后,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

    鲁肃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且周全地安排诸葛亮在城中一处安静的馆舍之中暂且等候。那馆舍虽不奢华,却也整洁素雅,四周绿树环绕,隐隐传来几声鸟鸣,为这紧张的局势添了几分宁静的假象。安排妥当后,鲁肃便马不停蹄地向着孙权所在的府邸疾驰而去。

    孙权此刻正于府中的书房内,独自静坐在雕花的书桌前,手中紧握着曹操派人送来的一封劝降信。他的面色凝重如霜,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神色,反复思量着信中的一字一句。那信中的言辞或威逼,或利诱,句句都如重锤一般敲击在孙权的心头。见鲁肃匆匆赶来,孙权微微抬起头,将手中的信递与他看,声音低沉地说道:“子敬,你且看看这曹操的来信。”

    鲁肃赶忙接过信,目光急切地在信笺上匆匆浏览一遍,只见他眉头紧皱,形成深深的川字纹,忧虑之情溢于言表。他抬起头,直视着孙权,问道:“主公,如今曹操来势汹汹,其志不小,这信中的劝降之意已然昭然若揭。主公,此事关乎江东的生死存亡,您打算如何应对呢?”

    孙权微微摇头,脸上满是无奈与纠结,长叹一声道:“此事关系太过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我还尚未能下定决心。这江东的百姓、土地、将士,皆系于我一身,一步走错,便是万劫不复啊。”

    此时,张昭等一班文臣武将听闻曹操来信之事,纷纷赶来进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皆劝孙权投降曹操,认为如此方能保得江东安宁,百姓免遭战火涂炭。有的说文武之道,降者为智,顺应大势方为良策;有的说曹操兵强马壮,难以抵挡,莫要以卵击石。孙权听着众人的劝谏,只是低头不语,心中却如汹涌的大海一般,波涛起伏,思绪万千。他深知这些臣子各有其考虑,但投降之事,岂是如此轻易便能抉择?

    过了片刻,孙权缓缓起身,脚步沉重地默默走向后堂。鲁肃见状,心中担忧,急忙紧跟其后。后堂之中,静谧无声,只有他们二人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回廊中回响。孙权行至后堂一处无人的角落,停下了脚步,转身紧紧拉着鲁肃的手,目光中满是信任与期待,那眼神仿佛在说,子敬啊,此刻唯有你能懂我,能为我指明方向。他问道:“子敬,你我相知多年,你认为我应当如何是好?我江东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鲁肃神色凝重,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地说道:“主公,此事需从长计议。我等臣子,若投降曹操,虽失了些气节,但凭借自身的才能与谋略,或许日后总还能在曹操麾下谋得个州官郡守之位,得以保全自身与家族。然主公您乃江东之主,身份尊贵无比,是这江东的脊梁与灵魂。曹操野心勃勃,又怎会轻易安置于您?一旦投降,主公必将失去一切权力与自由,沦为曹操的傀儡,只能任其随意摆布,如此江东的百年基业亦将毁于一旦。”

    孙权听闻此言,犹如一道光照进了心中那迷茫的黑暗,心中豁然开朗,点头道:“子敬之言,正合我意。只是曹操如今势力实在太过庞大,兵多将广,粮草充足,我江东虽有长江天险,可兵力与军备相较之下,恐难以与之抗衡,这实是令人忧虑不已啊。”

    鲁肃沉思片刻,脑海中灵光一闪,说道:“主公莫忧。诸葛亮如今正在江夏城中,此人智谋超群,有经天纬地之才,对曹操的虚实定然知晓甚详。主公若问于他,或许能从他那里得破敌之策,为我江东寻得一线生机。”

    孙权略作思索,心中权衡利弊,觉得此计可行,便让鲁肃次日带诸葛亮前来相见。他望着鲁肃离去的背影,眼神中重新燃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