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毒杀高太后!一个与宋朝格格不入的皇帝,宋哲宗! 第(4/5)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可高太后还是积极的听政。」

    「大臣们也都只向太后奏事,也不像皇帝禀告。」

    「这种无视,普通人尚且忍不了,更别说皇帝了。」

    「高太后与朝臣们,只想让赵煦成为一个遵循祖宗法度,通晓经意的皇帝。」

    「要是赵煦能够双手插兜,垂拱而治,那就更好了。」

    「然而,小时候经历的种种,再加上成年后,也没有人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他自然就恼了。」

    「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你不管怎麽教,情绪都无法被剔除。」

    「就算大臣们与高太后教的再『好』,可那种被忽视的感受,又怎麽可能放得下?」

    「而且,高太后,对赵煦,乃至赵煦身边的宫女,乃至赵煦的亲生母亲,都不好。」

    「首先是对赵煦。」

    「大臣向高太后奏事,赵煦沉默不语。」

    「有一次,高太后忽然心血来潮,询问赵煦为什麽不表达自己的看法?」

    「宋史原文是这样的:宣仁在宫内语上曰:彼大臣奏事,乃胸间且谓何?奈无一语耶!上曰:娘娘已处分,俾臣道何语?」

    「听听赵煦这话回的,简直怨气满满!」

    「娘娘都已经处分了,我这个卑微的小子还能说什麽呢?」

    「可见赵煦的怨恨之情。」

    「之后是赵煦身边的宫女,但凡赵煦做点事情,都要被拉去问话,动不动就严刑拷打,赵煦这个皇帝当的简直没有尊严,可他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而对赵煦圣母朱氏,也很是严苛,一个是地位问题,她只被封为皇太妃。」

    「等到后来赵煦稍稍大一点,她才允许朱氏有皇后相同的待遇。」

    「在经历了这些之后,赵煦想的自然就更多,小小年纪,就开始喜怒不形于色,开始将一些事情隐藏在心里。」

    「终于,在元佑八年,高滔滔总算死了!」

    「史书上,将她吹的神乎其神,说她有十分优秀的政治才能,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十分繁荣。」

    「将高太后说成贤德,称她为女中尧舜。」

    「女中尧舜个屁!」

    「新法被废,朝堂贪污腐败,她甚至还把之前宋朝攻占的西夏四个地区,重新还给了西夏。」

    「死了六十万人才得到的土地,结果,这老娘们就给送还回去了!」

    「那六十万人不就白死了麽?」

    「但对朝中那些大臣而言,自然是好事。」

    「反正那麽远的地方,他们也管不到,管还要掏钱,还不如还回去。」

    「同时,还有税收问题。」

    「在高滔滔执政期间,国家税收四千多万贯。」

    「多吗?」

    「根本不多,还少的可怜!」

    「之前一年税收一亿一千万的时候,国家尚且不够支出,就更别说这四千多万贯了。」

    「什麽狗屁的政治清明?」

    「之前那些收税的方式,高滔滔这些人肯定是不会放弃的,收税还得收,但这个钱,最终却不会流向国家国库,而是会落到他们的腰包里。」

    「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清明,这就是所谓的女中尧舜!」

    「吸血到是吸的挺好的!」

    「而高滔滔的死……」

    「说真的,很怀疑是赵煦暗搓搓搞死的。」

    「首先,赵煦完全有作案动机。」

    「他都十七岁了,高滔滔还不想还政,还想继续把持着朝政。」

    「其次,高滔滔对赵煦,对朱氏,乃至对他身边的宫女都不好,朝中大臣,也只知太皇太后,而不知皇上。」

    「一切的一切积累下来,毫无疑问,赵煦已经开始黑化了。」

    「对高滔滔本来就怨气深重,一碗药给高滔滔送走,完全没有问题。」

    「关于高滔滔的记载中,就没有关于高滔滔之前病重的描述。」

    「而高滔滔死的时候,虚岁才六十二,六十二岁就死了,不是不可能,主要是,这个年龄,还是有些偏小。」

    「文彦博都活了九十多岁,那些朝中大臣,哪个不是七老八十的?」

    「赵煦完全有动机,有能力,暗搓搓的弄死高太后。」

    「而高太后死后,他就亲政了。」

    「亲政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回当初变法时期的重要人物,把章惇喊了回来。」

    「然后,他就开始打击报复那些守旧派。」

    「还活着的,不是被贬官,就是被削去职位,或者流放边荒。」

    「死了的他也不放过,先是司马光。」

    「司马光不是谥号文正麽?宋哲宗直接给剥夺。」

    「当然,也不仅仅是司马光一人,但凡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