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疆生活 第(2/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野薄荷,抓鱼……晚上做饭,一般是茭蒿炖鱼,椒蒿炖羊肉,荠菜饺子,锡伯大饼配韭菜辣子酱随机。
冬牧场,家里牲畜并不多,妈妈坚持学当地人骑马穿过松林,进入雪山深处。
阳光在松林里形成丁达尔效应,他们的小毡房埋在雪地深处。每天在远处哈萨克牧民的歌声里,围着苹果木炭火,抱着新生的小羊羔为伍,以囊、包尔萨克泡奶茶充饥。
村委会看不下去,送来半扇羊,并说:“想回上海的话,返城证明我们找上面给你解决。”
妈妈笑着拒绝了:“谢谢。可屯垦戎边是一生的誓言。而且我的爱人、家人也都长眠于此……”
村委会的人走后,她斟酌再三,用了特别平常的语气:“妈,上海是不是能买到彩色的墨汁?李老师说了,钢笔淡彩其实是彩色的。”
妈妈愤怒地大声呵斥:“怎么,你想去上海?我告诉你,你就不是上海人!上海不是你能去的地方!画画也不是你该学的东西!”
她非常冷静,试图解释:“我不是想学画画,我只是想画好衣服图样。”
然后,妈妈说她狡辩,打了她。妹妹在旁边吓得哇哇大哭。她和妈妈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并冷战。哥哥怎么说和都没用。
直到除夕夜,妈妈别别扭扭地递给她一个碎布头拼的包裹。
打开一看,《服装裁剪讲座选集》《服装裁剪基础与缝纫》《美与打扮穿着》,以及一本重达五斤的、美国50年代出版的、美化服装运动时进口的服装设计英文原版书,
里面的款式新颖的让她心跳加速。
什么斜波浪无袖长旗袍礼裙、后开襟小姐裙、叉胸荷叶边礼裙,不对称装饰花俏丽连衣裙……那是一种精致、凛然的美,几乎让她自相形惭。
这让她更想去上海了。她看过太奶奶在中西女塾念书时的照片。她想,在这方面,上海一定有更广阔的视野。
但妈妈经不起刺激。她只笑着讨巧:“妈,等我学会了,缝裙子给你穿。”
收到这些书的第三天,年都没过完,哥哥穿着穿着她织的毛线袜当兵去了。妹妹年幼,撕心裂肺哭得差点厥过去。
到了部队后,哥哥每个月都写信回来,寄津贴,报平安。
当年第二年,哥哥立功转了志愿兵,家里经济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小木屋翻新扩建,变成了草坡上最显眼的两层楼,玻璃窗,伊利蓝。
办完乔迁酒,妈妈一下子垮了,身体日益变差,再也割不动麦子,羊也越养越少。只留了七头。
为了照顾妈妈和妹妹,念完高中后,她选择在离家最近地方做办事员。
80年代局势一年一年好转,风气也逐渐开化,她也二十出头了,开始买布照着书上的款式裁剪好,去同事亲戚家借缝纫机做裙子穿。
作为报答,她免费为同事和同事的亲戚家做衣服,每次都被夸漂亮、手巧。
读书时,她因为性格孤标沉静,不论怎么搭讪、挑衅都面无表情,意外成为学校名人。喜欢她和讨厌她对半开。
喜欢她的觉得她细眉细眼小鼻子小嘴个子高挑皮肤白得炫目莫名神秘有气质。不喜欢她的觉得她长相平淡性格冷淡,整个人都很假,傲什么傲。
她不想那么惹人瞩目,参加工作后一直努力随大流。可人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更改的。
有人问她穿那么好看干什么,她张口就,这是我自己的事。
托朋友带回淡紫色艾德莱斯丝绸,做了条宽松的无袖低腰V领连衣裙,被说款式老气,现在不流行这个。
她看对方一眼,我不喜欢穿和别人一样的裙子。
给妹妹织了条彩虹长镂空背心裙,里面搭自己做的棉布背心裙打底,特别适合乍暖还寒的天气。被一堆人围着要求帮忙做。
她没有任何迂回,我妹妹也不喜欢穿和别人一样的裙子。
诸如此类种种,高傲不会做人不好相处的坏名声很快越传越响。当然,她家兄妹都争气,还是有不介意这个的人家托人来做媒。
这是她最恐惧的事,女人一旦嫁人,这辈子就完蛋了。
但她没敢直接说我不想嫁人这种惊世骇俗的话。只是拉脸挑刺赶跑、吓退每一个来说媒的。
哥哥排雷牺牲消息传来前,她已经变成了这个小地方饱受指指点点的对象。
那天又来一个说媒的,话里话外,女人二十几岁还没谈对象,说明自身条件差,有人要就不错了。
她打断,让对方出去。
为此,妈妈跟她吵架,让她别自视甚高,对乡亲们客气点。她顶嘴了两三句,被妹妹拉走。
在外头呆到黄昏,妹妹劝她回家。她说今晚吃灌汤羊肉饺。
赶着羊群走到半路,隔着好几个草坡远远地看到自家蓝房子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
跑近了才发现,村委会全体出动,妈妈瘫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