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殿试黜落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几乎都是些世家子弟,最次的也有军功傍身。

    平日可难得有这种大饱眼福的时候。

    万一觅得如意郎君呢?

    就算没有,相看一番也好呀,若真有喜欢的,还能托人打听一番。

    “哎,郎君真好看!”路过会仙桥南头时,彩楼上接班的女子们,对着底下指指点点。

    孟浪些的还调笑一番,底下簪着花的禁军们,胸膛挺得更高了!

    同日,李斌三人,在池苑所买了牌子,这会儿正在金明池西岸钓鱼呢。

    吴青开玩笑:“这金明池中的鱼,那可是出了名的,今日能不能大饱口福,可就全仰仗二位兄台了。”

    这段时日李斌心情不太好,所以两人约了他出来散心,干等着也着急不是。

    姚宗嗣接话:“哎,这鱼切成薄片,用以佐酒,那可是别有一番风味。”

    说话间,对岸,陛下的车架行至仙桥东门的宝津楼处。

    李斌远远的看向东岸,其实隔着金明池只隐约看见对岸的人影,他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想看什么。

    只是殿试三次,他从未直视过天颜,一时不禁自问,自己真的就能考得中进士吗?

    想想春闱第一人,陈尧叟,那是左谏议大夫陈省华长子,第二名曾会,他爹官至殿中丞,致仕后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魏国公,特进封太师秦国公。

    自己真的争得过这些人吗?

    历年来,取试不过三分之一,想到这里,他手中的鱼竿紧了又紧。

    当今圣上对进士科有适当放宽,那也只是比太祖稍好一点。

    无奈的李斌只能在内心祈祷,一定要在那前面二十人之列!

    正午时分,水面泛起波涛,阵阵喊杀声传来,原是水军演习。

    这鱼是没法子钓了。

    三人对视一眼,齐齐叹了口气。

    江御还在国子监内,说不担心是假的。

    他今年十四,这是能参加童子科的最后一年。

    但最差的结果也不过发回中书省,重新参加童子试。

    而童子试相对简单,只要熟记经典,能做诗赋,通过概率较大,只要通过童                                                子试就能授官,最少也能免解试一次。

    当然,童子科并非制科,和正规科举出身的进士不同,官途会更加艰难。

    所以这次殿试,是一个一步绝好的机会。

    “陛下,礼部奉上今科佳卷六十五份。”

    皇帝赵炅花了三天时间,将所有殿试的答卷过了一遍,以确保礼部拟定的排名没有问题。

    他对那个少年的考卷格外关注,实在是那一手字写得太过出彩。

    更难得的是,他小小年纪答的也算中规中矩,排名还算靠前。

    确认无误后,他才将考卷交还给礼部。

    “就按礼部的排名来,取前二十五人为进士,其余人等黜落。

    让礼部拆弥封,送翰林院拟旨,将名帖递上来。顺便找找那天那个少年的卷子。”

    內监脚步匆匆的分别前往礼部和翰林院。

    “陛下口谕,按各位大人排定的名次拆弥封,拟旨,名帖也需带回。

    另将安知州举荐的那位少年,卷子找出来,呈天子御览。烦请各位大人快些,小的等着回话呢。”

    礼部都动起来,将卷子拆封后名单送至翰林院,由翰林院安排拟旨事宜,还得将名帖送一份到鸿胪寺,准备明天的皇榜。

    明天这张巨大的皇榜就会出现在城头。

    只是不知安守忠推举的那位少年有什么魔力,能让那位这么惦记。

    仔细一看,好嘛,这个年仅十四的少年,赫然在二甲之列。

    再一看他的卷子,这不就是大家都极为夸赞的那张吗?

    真不知是如何长的,小小年纪,文采不错的同时,还能写出这样一手好字。

    今上痴迷书法,也难怪了。

    “一甲三人,陈尧叟,曾会,张知白。二甲十人,三甲十二人。”

    皇帝提笔,亲自拟了圣旨,点了状元、榜眼和探花。

    “恭喜陈兄,贺喜陈兄!大魁天下!兄弟同榜啊!”

    “哪里哪里,里面请里面请。”陈府提前得知消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两个儿子同时进士及第,大儿子还是状元,能不让人高兴吗?

    第二日一早,皇榜之下,无数人围观。

    制官大声宣读:

    “一甲第一名,状元陈尧叟年二十八,阆州阆中人。

    一家第二名,榜眼曾会年三十七,泉州晋江人

    一家第三名,张知白年三十三,沧州清池人。

    ...今科探花江御,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