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三年之约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大鹏一日同风起》
放下信件,江御沉思片刻,提笔回信。
“展信佳:知白如晤,见字如面,分别至今一月有余,然,安肃县衙尚未完工,御现居于百姓家中...”
江御简短的叙述了这边的事,更多的是对沈知白的担忧,观她行事,一向高调,可为官之道在于圆滑处事。
“哥,你给信写好了没,我的写好了,你帮我拿给信差?”
自打来了这安肃县,沈束玉像放开了天性一般,活泼了不少,成日里带着母亲上山下河的溜达。
“放那儿。”
江御一共寄出了好几封信,不仅有给沈知白的,还有送往江家村的。
这次上任时间紧迫,走的匆忙,否则怎么都该回一趟家,带上些人手在出发,不过等县衙修整完毕在召集人手也行。
江御顺带买了些吃食,准备去看威虏军那边的修建进度,说起来,自打他们的到来,这县里热闹了不少,陆陆续续有人归家。
一来是有军队驻扎比较安心,二来是今年辽人并没有南下劫掠,这才让城中百姓们,对江御贴的那张公告有了几分信任。
等看到江御真按着公告逐步完成计划后,回县里的人就更多了。
毕竟公告上说的很清楚,若在年前还空置的房屋,年后可是会重新安排给别人的。
——别看这新知县年纪不大,却是个说到做到的性子。
卖饼子的一看是他,乐呵的给他装了两大饼。
“还是一样的数量送去县衙?”
看着地面上厚厚的积雪,江御嘱咐:“在给一人配碗热汤。”
“好勒!”店家笑眯了眼。
店家动作麻利的将刚出炉的饼子装好,让媳妇送去县衙,一边将售罄的牌子挂了出去。
外面等着买饼子的人吵嚷起来:“你这大中午的就收摊?咋地,不挣钱啦?”
“劳烦您多担待,这一炉和下一炉的饼子都被买走了,要等上半个时辰才有新饼子出炉。”
“啊?”一个刚回县里的人十分吃惊:“谁家出手这么阔绰?买这么多饼,吃的了吗他?”
店家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这饼子是给修县衙的匠人们买的,那是咱们知县大人。”
“现在县里各处都缺人手,不少刚到这里的流民没得吃住,青壮就可以去修县衙、或者开河道,虽没有银子,但也管餐食。
现在城外可热闹了,围着当兵的外围搭了不少棚子,也勉强让他们有的住,还有不少州府拨下来的粮食,保管这个冬天能撑过去。”
这人更不解了:“有的吃怎么还送饼子?”
店家叹口气:“能到这边陲之地的,谁不是拖家带口?一家好几张嘴等着吃呢,能省就省了,是这江知县心善,三五不时的给他们送点吃食——也好叫他们有力气干活不是?”
是的,朝廷安排的部分流民总算是到了,年前这一批大多是些拖家带口实在活不下去的,年后的那一批则大多是威虏军的家眷了。
其实这里河流交汇,水资源丰沛,土地也算肥沃,若不是处在前线,怕也是个农业为主的大县。
可惜正因为这里的资源丰富,时常被辽人惦记——一年到头辛苦种的庄稼全被辽人给抢走了,反正也得不到,那还种什么?
田地这才荒了下来,加上县里的人大多数都举家搬走,没走的也躲远了,县里的地自然就更没人种了。
但流民们可不一样,只要这里有一口吃的能让他们活下来,有一块儿地能让他们种,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就好。
这安肃县在一众迁移名单中就格外出彩了。
刚刚被收回宋朝,大量房屋、田地空置,不仅免了五年的税,还给发放第一年的种子,比起南方,这里还更近!能够安置的人口也更多。
许多不愿分开的家族,甚至举族前往。
今年连续高温大旱,哪怕后来改种荞麦,有些地方也因为缺种子,没能及时种上。
八月的那一场雨后,河南河北很多地方一直到十月都滴水未降,有些县里连水源都已经枯竭,人喝的水都没有,地里干的开了裂口,种子压根没法发芽。
所以哪怕朝廷提前反应,也还是出现了不少流民,只是情况尚在可控范围内。
最先改种的地方几乎都能自给自足,实在缺一些的,也能从附近的县里抽调一些,只是连水源都枯竭的,就只能听从朝廷安排,选好地方进行迁移。
所以,这次旱灾在史书上民多饿死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历史出现了另一种可能,但这一切江御并不知晓。
他忙着安置流民,修建县衙以及构建防御工事。
其实安肃县原本是有防御的,只是看那县衙被屠了个干净的样子,就知道效果有限。
后来此地被辽人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