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上门打秋风的江御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
昨晚知县就找了相熟的耆老们试了试口风,估摸这能调集的农具不过二百多件。
江御正色道:“这哪好意思,怎么着也不能耽误你们自己春耕,只是我有个想法,不知可不可行。”
“哦?江老弟不妨说来一听。”
“现在土地尚未化冻,我想趁着春耕前的空挡借农具一用,也不需多久,十日就好,十日后在下必定归还。”
见知县面有疑虑,江御补了一句:“安肃境内安置的人口并不多,大约只要借您三成农具就够了。”
这下就没有不答应的理由了,知县爽快的答应了下来,两人一起用完饭后江御这才告辞回了县里。
这边前脚刚走,那边清苑县的知县就给安肃县附近,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几位知县去了信,让他们在接到江御求助后,尽量帮忙。
主簿把信寄出后,很是不解:“非亲非故的,大人何必这样帮他?”
知县摇了摇头:“昨日你告诉我,他早已进了县衙,那你猜咱们得对话他有没有听见?”
“听见了又怎样?”
枉他一心培养这个主簿,奈何这人不开窍,他叹了口气:“你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能这么控制自己的脾气吗?他明知我是知县却装作不知。”
“小小年纪能考得进士,必然满腹经纶,又如此懂人情世故,知道忍气吞声给人递台阶,良好的修养和克制的 秉性,此子将来不可估量。”
连自己这个宦海沉浮多年的老手也不见得能比他做的更好。
这样的人,哪怕不能成为朋友,也绝不可成为敌人。
知县点到即止,转身进屋准备调集农具的事宜去了。
江御陆续走访了安肃县附近的涿州雄县、易州涞水县以及保州满城县等,在各处如法炮制借来了农具和肥料。
至于为什么要借这么多农具,自然是答应给威虏军的军田也需要耕种,而且县里的耕牛几乎等于没有,那么想要赶在十日内完成耕种,就只有以量取胜。
足够多的农具能让流民和县民们每家都能分得一整套农具,即犁、耙和耧车。
虽然尚未完全化冻的土地还有些坚硬,但满县的百姓都知道,这农具是江知县低声下气去各处借来的,纷纷顾不得幸苦,夜以继日的耕着自家的田地,连小孩子都帮着送吃的。
自家的土地翻整理完毕、施好肥,得空的还帮着邻里一同耕种。
仅仅八日之后就完成了耕地,纷纷将农具归还,江御才得以提前一日将农具归还。
江御看着一块块打理好的田地很是满意,万事俱备,就等着播种了。
县衙的修建,也在流民们自发的帮助下进入尾声,原本计划在年前修好,可大雪到底是耽误了工期,江御干脆在过年时给工匠们放了假,所以临近上元节,这县衙才修建好。
就等收拾一番,挑个良辰吉日就能入住了——终于有个落脚的地方了。
而此时的沈知白在干什么呢?
在忙着应付老爹。
沈知白第一年到任,想着一来一回太费时间,于是过年就没有归家,但架不住自己父亲思女心切,早早的请了假,带着小女儿前往清丰县。
...阖家团圆什么的是不可能的,她爹一到就开始审查女儿的政务,确保没有疏漏,又指点她为人处世待人接物。
还将县里的一众官员衙役从上到下,全都敲打了一遍。
寇准在时,满县衙上下战战兢兢人人自危,生怕步了那胥吏的后尘。
是的他以雷霆手段处理了几位仗着资历,不听调遣的胥吏。
一县之中最重要,又最难以管理的就是吏,他们不同于官员,官员有升迁之途,在一个地方不会久呆,但小吏就不一样了,他们是本地人,世代居住在县里。
胥吏之子不能科考,所以很多都接了父亲的班,这样长久下来,他们早将县衙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里。
哪怕是做了些不干净的勾当,知县也不会知道——知县的权利早已被架空。
清丰县上下虽然不至于如此,但人都是自私的,也有不少小吏看沈知白是个年纪不大的姑娘,做起事情来并不怎么尽心,能偷懒就偷懒。
这导致沈知白虽然也能使唤动人,可效率并不怎么高。
只年前短短几天,被寇准这么一整顿,全县衙上上下下都将皮子绷紧了。
就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沈知白接到了司农寺的来信,信上只有短短一行字。
“良种以到,不日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