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大鹏一日同风起》 

    “报——京师密信!”

    李继隆正皱着眉,在沙盘上推演,顺手接过密信展开。

    “蠢货!”

    眉头皱起,提笔洋洋洒洒的开始写。

    ‘端拱二年七月初五,臣定州都部署李继隆,顿首三拜,问陛下圣安。

    威虏军缺粮之事迫在眉睫,恳请陛下早做打算。

    威虏军镇守梁门,为我朝北面保障不可废也...’

    这封边关急报立刻飞鸽回京,并成功扭转了朝堂上武将们的劣势。

    毕竟李继隆算皇帝的小舅子,很多话他敢说,很多事他也是真敢做。

    朝中李继隆的故旧们也纷纷接到了消息。

    三年前的避战之事,让李继隆急需一场侧底的大胜。

    以洗清身上的污名。

    去年的唐河之战虽然胜了,但易州到底是失守了,那么威虏军所在的徐河,就成了一把插入辽国的尖刀。

    能有效的拉长了战略纵深,虽有些孤军深入,可有它在,辽人南下要困难数倍。

    鉴于这个位置的特殊性,缺粮这件事就能大做文章。

    副都部署孔守正已经前往威虏军提前部署——所以粮食必须要送,此战非打不可!

    于是第二日文武之争越发激烈,就差没当庭开撕。

    “...你个只长年纪,不长脑子的臭莽夫!”

    “老匹夫你说谁没脑子呢?!”

    眼见形势一发不可收拾,皇帝想着小舅子的信也是烦得不行。

    “都闭嘴,再吵给我拖出去!”

    一个老将悲愤的高呼:“陛下!陛下!容老臣再说一句吧!”

    头发花白的老将重重的一头磕在地上,砰的一声脆响,血迹沿着额头渗出,顷刻间便留了满脸,他哽咽这说道。

    “陛下,臣老了,死不足惜!

    臣知道朝廷为难,但唐河之战大捷,万难才得了这梁门,必须固守战线,绝不可退让分毫!

    舍弃威虏军所据守的梁门,就是放弃战果!怎么对得起战死的将士?!”

    一直没有表态的寇准也站了出来。

    “陛下,如果放弃威虏军,不仅会让之前的军事部署和投入都付诸东流,还会向辽军示弱,使其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犯我朝边境。

    还望陛下三思而行。”

    “陛下三思。”一小撮文臣站在了寇准这边。

    皇帝冷笑一声。

    思不思的还重要吗?李继隆信上写的什么?

    是 “阃外之事,将帅得专”,这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呵,翅膀硬了,想保留边境将领的自主决策权。

    可想着皇后的哀求,赵炅还是心软了。

    唉,罢了罢了,纵着他的事还少吗?又不差这一件,看在唐河之战大捷的份儿上,且信他这一回吧。

    “此事不必在议,朕自有判断,来人,传旨!

    命定州都部署李继隆、副都部署孔守正、镇州副都部署范廷召等,率饷兵护送辎重数千辆接济威虏军。”

    而朝堂上的这一切风波。

    好像都和在秘书省修订书籍的江御无关。

    沈知白倒是知道,在家中听父亲提起过此事。

    她隐晦的引导了一下爹爹的想法,算是暗中帮了武将们一把。

    朝中的文臣们,还没有从雍熙三年的那场惨败中走出,行事畏畏缩缩,明明暂时占据优势,却非要对辽人退避三舍。

    沈知白本是历史系研究生,在千年的历史里,一个好的君王文治武功并不一定需要特别厉害。

    但他一定知人善用。

    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做,连她都知道战机稍纵即逝。

    一群从没上过战场的文臣,怎么会认为自己比武将们,更明白如何打仗?

    这不是开玩笑吗?

    午休之后,沈知白拿起《逸周书》第三册,开始念,江御侧耳听着,将有问题的地方记下来。

    “桓帝元嘉元年,旱,河北饥,人相食...

    桓帝永寿元年,二月旱,冀州饥,人相食...

    孝武帝太元十年,夏旱,冀州人相食,邑落萧条,以桑葚为军粮...

    梁武帝天监九年,冀、定二州大旱...”

    《逸周书》是一本先秦古籍,大致记录地方上的气候变化,和天灾情况。

    第三册正好是关于河北一带的气候情况,沈知白读着读着,语速越来越慢,最后干脆停了下来,一股凉意自后背蔓延。

    江御执笔的手也停了下来,眉头紧皱。

    无他,今年河北一带的天气极端异常,自三月起滴雨未降。

    情况一直持续到五月,直到今上亲自审查了京城关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