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真相(6):原来是那样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失。

    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或窒息。

    2)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病程在6周以上。

    特点:花粉诱发的荨麻疹,春季多发。

    病因: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但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等是重要的诱因。

    鉴别:注意与荨麻疹性血管炎、丘疹性荨麻疹鉴别。

    治疗:去除可能的诱因,长期反复者,最好查过敏原,针对性避免或脱敏治疗;口服抗组胺药;严重者必要时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四、季节性面部皮炎

    症状:颜面、颈部轻度红斑、丘疹、肿胀,伴瘙痒,严重的可出现渗液,后期可皮肤轻度肥厚,有脱屑。

    特点:春季好发,每年反复发生,轻者过了春季可自行消退。有些人伴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等。

    病因:空气中的花粉。可查过敏原明确。

    鉴别:需要与化妆品皮炎及日光性皮炎鉴别。

    治疗:应注意皮肤的清洁、保湿;对症抗过敏治疗;如长期反复发生,比较严重的,最好查过敏原,针对性脱敏治疗。

    五、日光性皮炎

    症状:在曝光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鲜红色;随后红斑颜色变暗、脱屑,留有色素沉着或减退。自觉烧灼感或刺痛感,常影响睡眠。

    特点:主要分布于面、颈及手背等暴露部位,一般在日晒后数小时或数天出现。

    病因:日光中的紫外线。可做光敏试验明确。

    鉴别:注意与接触性皮炎和红斑狼疮鉴别。

    治疗:防晒;对症抗炎治疗;可口服硫酸羟氯喹抗光敏;尽量避免吃光敏性食物或药物,如香椿、香菜、芹菜、黄泥螺、皮皮虾、磺胺、四环素类药物等。

    六、激素依赖性皮炎

    症状:皮肤出现明显鲜红色斑,表面光滑、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干燥、脱屑等。遇热症状加重。

    特点:最常见于面部,多数有刺痛、烧灼和瘙痒感。

    病因:长期反复外用激素≥1月。特别小心:有些不正规的面膜或护肤品中含有激素,这些产品的特点就是短期内效果奇好。

    鉴别:需要和口周皮炎、激素过敏及原发皮肤病停药复发鉴别。

    治疗:

    停用一切外用激素;

    保湿:增加角质层内水分,恢复皮肤屏障;

    抗炎:局部外用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软膏,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或依巴斯汀片等。

    如继发感染,需要同时使用抗生素。

    七、化妆品皮炎

    症状:出现红斑、丘疹,严重者出现水疱、渗液,自觉瘙痒。

    特点:常见于面部使用化妆品的部位,停用后缓解,再次使用复发。

    病因:对化妆品中的一些成分过敏,如肉桂醛、苯甲醇、熏衣草油、依兰油、颜料、香精等。必要时可以做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

    鉴别:根据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可与其他过敏性皮炎区别。

    治疗:停用并及时清除皮肤残留的引起过敏的化妆品;抗过敏治疗;可使用适合敏感皮肤的医学护肤品。

    八、丘疹性荨麻疹(虫咬性皮炎)

    是由昆虫叮咬皮肤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又称虫咬性皮炎、单纯性痒疹,春秋多见。

    症状:局部红肿,常呈梭形,表面可出现水疱及大疱,皮损中心有时可见叮咬痕迹。自觉奇痒,有时有刺痛、灼疼。

    特点:尽管成人也可发生,但最常见于儿童,而且比较重。

    病因:常由蚊、白蛉、蠓、蚋、臭虫、蚤、虱、螨虫及其他昆虫叮咬引起。

    鉴别:注意和荨麻疹鉴别:后者多发于夏秋季节,儿童尤多,为风团样丘疹性皮疹,可与某些昆虫如蚊虫、螨、跳蚤、臭虫等叮咬有关,且风团样丘疹不会时起时消。

    治疗: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对于易发生本病的患者,在春秋季节尽量少到花草多的地方;

    一般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激素软膏,合并感染时可给予抗菌素。

    有全身症状可用抗组胺药物,如果非常严重,必要时使用激素治疗。

    九、接触性皮炎

    症状:主要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急性接触性皮炎皮疹只局限于接触部位,并且皮疹形状与接触物形状一致。如果接触物为长方形,其边界很清楚。

    特点:只局限于接触部位,并且皮疹形状与接触物形状一致。去除接触物,适当处理后皮损一般很快消退。

    病因:能引发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很多种,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大类。在医院,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