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汴梁大乱!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马道街上的一把火,点燃了汴梁大乱的导火索!

    如今,再追究信是谁写的,赵匡胤叛乱与否,已经全无意义,外面的喊杀声可以说明一切了。

    而且,韩通、赵匡义及众多官员护卫之间的混战,仅仅是一个信号,看到城东火光冲天,一直蛰伏的肖正等人,立即冲上了大街。

    于是,深夜慌乱之中跑出的老百姓,看到了这样一幅情景——

    原本马家药铺的两个伙计,拎着长刀冲向了御街!

    长期蜷缩在破屋子里的乞丐,“神奇”地从草堆里抓起一柄长剑!

    赶马车的车夫,将自己的车扔在一边,跳上马背,手里挥舞着利刃!

    汴梁内城中,越来越多的火光亮了起来,从南熏门到宣德门,从阊阖门到望春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涌上了街道,单单是御街两侧的店铺,就有几十家陷入大火!

    羊群效应!

    这个概念,说的是一旦有人领头干什么事儿,其余“乌合之众”(非贬义)也会盲目地跟随着,尤其在恐慌氛围的笼罩下,人们会自觉地放弃判断力。

    很快,“赵匡胤谋反,率兵屠城”的消息就传播开来!

    如果仅仅是肖正、蔡振等人从中作梗,是掀不起太大风浪的,最多能引发一阵骚乱。但是,有一个“神助攻”选手,那就是赵匡义!

    原本,赵匡义隐身在御街的偏僻角落里,他手下的一千多人,有六百左右都聚拢在皇宫宣德门、西华门两处,一旦要决定攻进去,宣德门作为佯攻,因为这里宫禁力量很强大,打进去是痴人说梦。但西华门不同,他作为经常出入皇宫的人,早就侦查明白了,平日只有百十人的御林军驻守。

    为了万无一失,他还委派王彦升,专门从军需那里搞来战袍、铠甲、长矛等制式装备,目的就是,在攻打西华门的时候,可以速战速决、减少损失。

    皇宫内部也有不少人啊!想要杀到延福宫,俘获皇帝、皇后及皇子,不是那么容易的。

    只是,赵匡义高估了手下这帮人的军事素养,也高估了自己的智慧。

    他在“养马庄”训练的手下,若说是街头斗殴、打家劫舍、埋伏暗杀等操作,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可在正规战场型的战斗模式下,缺点很快就暴露出来。

    定力太差!

    古代军队作战,讲究排兵布阵、进退有序,正所谓“疾如风,徐如林,不动如山,侵略如火”,这群底色是二盲流子的死士懂个屁的“山林火山”,闻听四周喊杀声传来,就以为可以行动了!

    干吧!赵大人(赵匡义),我们要动手了!记得给我们封官赏钱!

    率先动手的是宣德门的一波蠢蛋,大约二百多人,赵匡义三令五申让他们“佯攻”!

    这群大爷倒好,直接冲到了皇宫门前,为首的二话不说,对着守门士兵就是一箭!

    “嗖——”

    还别说,射的真准,守门士兵脑袋正中箭矢,连喊都没来得及,人就直挺挺栽倒了地上。

    可是,门洞之内、城墙之上的士兵不是死人啊,本来就被四处喊杀声、火光警惕起来,派人前往通知宫内御林军统领张继臣,突然一大群人冲过来,还一箭把自己人射死了!

    不要问,不要说,开干吧!

    随后,城门前的二百人,被结结实实地上了一堂“后周基础军事素养课”。

    一声令下,宣德门前的拒马被陈列开来,随即上来的是盾牌兵,每人手中是一柄“手刀”,是后周及北宋时期近战状态下的制式兵器,后来我军民砍小鬼子的“大刀”,就一定程度上模仿了其规制。

    盾牌兵的后面,是一排手持钩镰枪的士兵,这种兵器源于春秋时期的“长戟”,向前可以扎,向后可以拖。

    二百个倒霉蛋倒也讲究章法,先是一字排开,用弓箭噼里啪啦地一顿输出,可都被坚硬的盾牌挡下来,见对方不还手,这群大聪明兴奋地举刀就往前冲!

    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守门士兵纷纷举起钩镰枪,在对方靠近的时候,猛然向前扎过去,前面一排来了个透心凉!

    尸体倒地,后面的一排再补上来时,钩镰枪扯住衣服、手脚,硬生生地拖到了盾牌兵的跟前,盾牌兵自然不客气,手起刀落,登时,宣德门外一片腥红!

    莫忘了,宣德门城楼上的士兵,他们也不会闲着,见人都已经冲到了脚跟下,弓弩、弓箭、长矛、标枪一顿往下招呼。

    刹那之间,赵匡义还没来得及阻止,二百人的队伍就死伤大半!

    动静越来越大,此时,后周皇宫御林军总统领符令通已经得知了情况。

    符令通与小符皇后、魏王符彦卿有些渊源,他的哥哥正是左藏库使符令光,那个被郭荣治罪斩首的倒霉蛋。或许是郭荣后来觉得自己做的太过分,生病回到汴梁之后,就升任符令通统领御林军,负责皇宫安全。

    符令通的军事才能一般,相比赵匡胤、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