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神武两仪(三)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所以不干涉。

    但她仍然心有余悸,所以提了暂时分居。

    林世镜没有拦她。他只是抱了一下她。

    随时可以回来。林世镜说,如果你愿意的话。

    萧颂望见她神色,略一沉吟道:“你若想知道,还是自己去问他吧。今日在千秋殿,只谈对你的赏赐。”

    于是王若芙再次跪下,水青色的裙子整整齐齐铺开在地上,如同莲华池里巨大的叶片。

    她在这刻承担了一个家族的性命,因而无比坚定。

    “臣女谨代我父恳求圣上,允准他辞官还乡。”

    千秋殿里静得落针可闻。

    王若芙知道,萧颂一定明白她在害怕什么。

    如今崔氏犯下滔天大祸,王若芙与林世镜根本无力救下崔家的女眷,与高阳公主的盟约自然废弃。

    那她必然要寻一条新的出路。是以她只能抢先示弱,断尾求生。

    萧颂只问她:“这是你父亲的意愿吗?”

    王若芙叩首,“父亲体弱病重,虽年岁未高,但已然不堪重负。惟愿早日携妻女子孙还乡,乞圣上……允准。”

    已经有了崔氏前车之鉴,林景姿其实早早找上王若芙,商讨避祸之法。

    诸如二王崔谢这般迁入神都的旧世家,如今还在朝堂之上的不多了。官位最高的王崇也不曾进入阁部核心。

    那晚林景姿面色凝重,眼下一圈乌青,想来是夜夜难眠,思虑了良久才做下决定。

    “我们不能继续留在神都。”林景姿看得很清楚。

    王若芙补道:“朝堂势力,我们家其实已经不多了。若说还有什么能让圣上忌惮的,大概是‘名’。”

    数百年积攒的声望,以及,对各类资源的垄断。

    太原王氏出过数不清的进士,甚至状元榜眼也比比皆是。只是改朝换代后,为避锋芒,族中子孙才渐渐择了别路走,年复一年,家族就这样没落下去,但“资源”仍被牢牢握在手里。

    如西府一间又一间藏书阁,一排又一排书柜。这些书不会在市面上流通,摹本更是有限,寒门士子轻易接触不得。

    殿内,王若芙再度叩首:

    “臣女愿代我族捐出家产六成,并古书六十二箱。以此                                                ,叩谢皇恩,但求归乡。”

    王崇得知王若芙与林景姿做好决定时,沉默了很久很久。

    他几乎揪下一把头发,“这些都是祖宗基业啊……”

    “主君还看不清楚吗?”林景姿寒声道,“琅琊和陈郡怎么离开神都的?不都是刮了好几层皮肉,刮得什么都不剩,天家才肯放他们走?如今阁部重臣中,天子门生数量远超世家子弟,为什么?不过是因为当年被王谢藏起来的书现下又还给天下了。”

    五十年前,世家不能再豢养私兵。

    三十年前,高祖皇帝严查琅琊王氏科考舞弊,为自家子孙谋官获利一案,株连涉事官宦百余人。

    二十年前,最后一位出身陈郡谢氏的尚书暴病离世。谢氏内乱,“分家”之祸绵延了五年有余,最终陆续退出神都,眼下早已四散分离。

    甘露四年,神武两仪宫变,崔氏满了十四岁的男丁全部秋后问斩,妇孺尽数流放黄州。

    王若芙面色堪称冰冷,“父亲,我们家不可能独善其身的。哪怕是传了百年的祖宗基业,守不住,又有什么用呢?”

    “不如保命啊,伯父。”始终坐在一旁一言不发的王若萱也开了口,“展宜与我说过,我们家最好的路就是去王谢之糟粕。提前分家,将‘太原王氏’的名望与影响力降到最低,而后主动求退。”

    “分家”之事在五十年前,也许一年两年都没办法分清楚。

    但如今的王氏,除了紧握在手里不肯放的资源,其实早就人丁凋落,只剩下恒国公府一支勉力支撑。

    恒府三家分清了,其余旁支几乎都忽略不计。

    今日,王若芙来千秋殿之前,林景姿、卢夫人与李娘子都来送她。

    昨日清了账、锁了祠堂,将箱笼都归置好。

    明日说不准便要启程,各自奔向各自的路。

    卢夫人摸着恒府朱门的铜环,几乎落下泪来,“早知有这一天……真来了,我还是舍不得……”

    李娘子轻声安慰她:“只要大家好好活着,总有再见的机会。”

    林景姿回身,看向高悬头上的金漆门匾,“恒国公府”,行楷国手所书。

    “这么大的家,说散也就散了。”

    大殿庄严,日光晃眼。王若芙脊背挺直,不退不惧。

    萧颂问她:“捐出这些,你当真愿意?”

    王若芙仰头直视萧颂,决然点头:“是。”

    “百年基业,就这样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