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信王放风筝,朝堂论辽事 第(3/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光的较量。 

    那凝重而压抑的朝堂之上,一场关于辽东惨败后的处置决策之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坐在龙椅上的天启,冷眼查看着下面这些臣子的表演。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仿佛能凝结出水滴。东林党以杨涟、叶向高为代表,他们面色凝重,目光坚定,坚决地支持熊廷弼。杨涟,这位刚正不阿的忠臣,身着一袭深色的朝服,他的眉头紧皱,眼中闪烁着愤怒与忧虑的光芒。他向前一步,拱手高声说道:“陛下,辽东之败,非熊廷弼之过!他一心为国,奋力抵御外敌,怎奈局势复杂,军粮短缺,援兵不至。如今若要处置他,实乃寒了忠臣之心!”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叶向高,这位一向沉稳的大臣,此刻也难掩心中的急切。他微微颤抖的双手紧握着笏板,语气沉重地说道:“陛下,熊廷弼之谋略,众人皆知。他曾多次提出良策,若能得以实施,辽东局势未必如此。此次战败,实乃诸多因素所致,不可归咎于一人啊!” 

    而在另一边,以魏广微、顾秉谦为首的阉党则力挺王永贞。魏广微,那阴冷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狡黠,他阴阳怪气地说道:“陛下,辽东之败,熊廷弼罪责难逃!王永贞虽有不足,但他一心为朝廷效力,忠心可鉴。熊廷弼刚愎自用,不听调遣,才导致如此惨局。”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恶意的揣测与中伤。 

    顾秉谦则在一旁附和着:“陛下,魏大人所言极是。熊廷弼多次违抗军令,致使战机延误,损失惨重。王永贞一直兢兢业业,应当予以嘉奖。” 

    此时,熊廷弼站在朝堂中央,他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与悲愤。他望着上方的皇帝,心中暗自长叹:“我熊廷弼一心报国,为了守护这辽东的疆土,日夜操劳,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梁,大声说道:“陛下,臣对朝廷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二心。此次战败,臣甘愿领罪,但其中缘由,还望陛下明察!” 

    王永贞则一脸谄媚地跪在地上,心中暗自窃喜:“哼,熊廷弼,今日便是你的末日。只要能除掉你,我在朝中的地位便能更加稳固。”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他的目光在双方之间来回扫视,心中犹豫不决。他深知辽东局势的严峻,也明白处置不当将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东林党的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彼此交流着意见。其中一位大臣低声说道:“这阉党实在可恶,为了一己私利,竟要陷害忠良。”另一位大臣则回应道:“我们定要据理力争,不能让他们得逞。” 

    阉党的党羽们也在私下里暗自盘算着,如何才能让皇帝听从他们的建议。 

    就在这时,孙承宗缓缓走出队列,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陛下,老臣以为,此事应当慎重考虑。辽东之败,实乃多方面原因所致。不可仅凭一时之论,便轻易处置大臣。应当详细调查,明辨是非,方能做出公正的决断。”他的话语让朝堂上的众人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自万历年间开始,辽东的局势便逐渐陷入混乱。万历时期,明朝在辽东的军事部署和战略决策就已出现诸多失误。例如,在面对女真部落的崛起时,明朝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遏制措施,反而因为内部的党争和财政困难,导致对辽东的军事投入不足,军队装备陈旧、训练松弛。 

    当时,明朝在辽东的将领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不和,指挥系统混乱,使得作战时无法形成有效的协同作战。而且,朝廷对于辽东的战略规划缺乏长远眼光,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到了此时,辽东的状况更是进一步恶化。后金势力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日益强大,他们的军事策略灵活多变,战斗力强悍。反观此刻的大明,在辽东的一些将领贪污腐败,克扣军饷,导致士兵士气低落,战斗力大幅下降。此消彼长结果不言而喻。 

    最终,皇帝揉了揉太阳穴,说道:“此事朕会再做思量,退朝!”…… 

    退朝后,天启皇帝匆匆走进他的小木屋,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兴奋,迫不及待地开始摆弄起他心爱的木工活儿。魏忠贤则在旁边无比殷勤地伺候着,那谄媚的笑容几乎从未从他的脸上消失过。 

    “皇上,你要这样切,这样就不用费力了,老奴下面使劲着呢?”魏忠贤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用余光瞟着天启的表情。他的内心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要通过这种看似贴心的举动,进一步赢得皇帝的信任和欢心,从而为自己谋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 

    天启听了魏忠贤的话,大笑道:“哈哈,这样是方便多了。”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有着另一番思量。他虽常常沉迷于木工之艺,看似对朝政之事有所疏忽,但实则并非糊涂之人。他深知魏忠贤的心思,也明白宦官权力过大可能带来的危害。历史上,宦官乱政的例子数不胜数,东汉时期,宦官势力膨胀。汉灵帝时,宦官张让、赵忠等“十常侍”操纵朝政,卖官鬻爵,政治极度黑暗。他们诛杀正直大臣,引发了黄巾之乱,使得东汉王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