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国外的重逢 第(1/5)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我一直不知道,原来日本也过咱们的中秋节,不过与咱们街头巷尾会挂上灯笼不同,这里的人则会在房门屋檐上插上一种芒草(据说有些地方插的是稻穗),日本京都的早晨比我们来得早一些,虽说只是临近秋分,但这里早上的气温还真是冷得吓人,我打开窗,迎接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室内,这是我来到京都的这些日子里,最喜欢做的事情,混了二十多年的日子,直到这几天才发现,原来阳光也是有味道的,当深橙色的光芒温柔的洒在我的脸上之时,一股温暖的温和气息就会悄悄然地熏至我的鼻腔之中,那味道,好安逸,好舒适,让我又有了之前的慵懒欲望。
自从跟着崔本源和于金鼓离开了大鼋山后,院里就安排他俩带着我离开了祖国,我们三人坐上了一辆私人客机,划空而行,直奔日本,落地京都。说实话,我要是能当一辈子乡村老师,那我这辈子都不会踏足这片陌生之地,我对日本的印象并不好,虽说小时候也常看他们的动漫,长大后也会偶尔研究一下他们的男女混合式摔跤动作片,但也就仅此而已,对他们的敌意,那我是刻在我基因里的,好在我现在是住在京都的一条唐人街里,这里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华人华侨,走在店铺楼舍里总能听到来自祖国各地的方言俚语,听着既属性又陌生。
这里我们叫唐人街,但当地人则称之为新京极通,听着怪怪的,而我所居住的地方,是一座建筑风格古朴至极的三层小木屋,一楼是一个中华料理店,由一对华侨夫妻经营,男的叫杨柳青,女的杜子娟,这都是四十出头的样子,栋楼是院里出钱买下的,夫妻两人是院里的人,他们可不是暗桩,而是实打实的总院对外协调部驻外小组人员,也就是大伙儿理解的特工,所谓的中华料理屋也不过是他们的伪装场所罢了。不过话说回来,他俩做饭的手艺那确实还不错,来这里就餐的客人每天都挤满了屋内,而且大多数都是回头客,这在忙忙碌碌的京都城里可不容易轻易做到,顺便八卦一句,这杨柳青和杜子娟那可是名正言顺的真夫妻。
杨杜夫妻俩平日里都在一楼餐屋里忙活,二楼是他们的私人空间,我和崔本源、于金鼓住在三楼,这座木屋从外边看着很像咱们的唐朝楼阁,青黑色的瓦片盖在高高翘起的屋檐上,木制结构的房体隔音效果并不好,即使是关着室内的门,也能听到楼上楼下的脚步声,哪怕是一只猫不经意的路过,也能听得清清楚楚,更不用说楼下各种来往餐客的繁杂话语声以及各种料理食物的敲打声,这里的人很少在外边吃早餐,所以每逢午餐和晚餐时间,楼下的喧闹声音总是让我心神不宁,那些用日语脱口而出的嬉笑怒骂,就像一朵阴魂不散的乌云,顽固的飘荡在我的头顶,就算是大被盖过头,那也挥散不去。
因此导致的失眠让再加上身处异国他乡,还有每天还要被崔本源和于金鼓这俩保镖看的死死的,都致使我变得愈发烦躁,情绪也漂浮不定,唯有当每天清晨的朝阳照在我的脸上之时,那股温暖的阳光之味才能让我感到些许自在。
来到京都已有十来天,在崔本源和于金鼓的监督之下,我的活动范围主要就是在这座木屋里,偶尔能出去走走,但也只局限于新京极通的部分区域,这里很繁华,街边的商铺卖的都是一些中国特产以及被当地人根据日式风格改良过的中华物件,而生活在这里的华侨华人则以闽南和潮汕及伤害地区的人居多,作为南方人的我来说,饮食上也还吃得惯,偶尔来顿拉面之类的换换口味,我也能接受,但寿司和刺身啥的实在吃不惯。
今天是中秋节的前一天,我伸了伸懒腰后,准时听到了杨柳青的敲门声,我跪坐在地上,轻轻推开房间的拖拉门,杨柳青头上扎着一条蓝色方巾,身上也穿着一身日式的厨师服,他是广东人,微胖,与他的日语相比,他的普通话口音实在是重,听着都有点日语味道,不过他是个老好人,平日里不管见到谁都是一脸笑呵呵的,对我也是不例外。我们三人的一日三餐都是杨柳青准备的,每天早上七点,杨柳青街道都会准时带一份早餐送到我房间门前,早餐嘛,有时候是一碗馄饨配一份小笼包,有时候则是一份肠粉配一碗豆浆还有一根油炸鬼(广东话,意为油条),馄饨自然是猪肉马蹄馅的,而肠粉是内馅则经常更换,身在国外,能有口家乡的东西吃已是万分感激,总之,我是吃不腻的。
我礼貌的问候了一下杨柳青,接过早餐后,杨柳青便在杜子娟的催促之下连忙下楼忙活,和杨柳青相比,身为湖南人的杜子娟则脾气火爆,她个子虽然娇小,但嗓门却是异常的高亮,纵使楼下的食客之声已经嘈杂至极,也还能清楚的听到她的各种话语,对客人时自然是开朗礼貌,但对我和崔本源、于金鼓则时常摆着一副臭脸,于金鼓更是在每次见到她时,害怕的赶紧躲开,也许不是针对我们,而是她本身的性格就是如此,不过也还好,她从未对我们仨人抱怨过什么。杨柳青曾偷偷跟我说过,他和杜子娟刚刚结婚没多久就被院里委派到了京都,背井离乡,一走就是十年,虽说为院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是无怨无悔,可这十年以来,院里只提供资金让他们待在这里做中华料理